馬英九「和平民主統一論」 陸學者金燦榮:與大陸一貫立場存在分歧

前總統馬英九日前率領「大九學堂」成員四度前往大陸訪問,6月26日出席「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活動」時,脫稿拋出「兩岸和平統一論」。聯合報系資料照

前總統馬英九日前在敦煌研究院舉辦的兩岸弘揚中華文化活動致詞時,脫稿喊出兩岸應「和平民主統一」。中國人民大學國關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認爲,馬英九的脫稿講話反映內心想法,但爲兩岸統一設置了很多條件。金燦榮直指,馬英九的講話「與大陸一貫立場存在分歧」。

金燦榮1日發表文章指,其一,馬英九主張統一必須採取和平方式,完全排除武力手段。「對此筆者不敢苟同。實現統一的途徑有很多,爲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我們決不排除武力統一的可能性。」

其二,馬英九強調要尊重臺灣民衆的意願,「但是祖國統一關乎中華民族整體利益,臺灣同胞固然是中國人,我們願意傾聽他們的意見,但大陸及港澳民衆的聲音同樣不容忽視。」

金燦榮認爲,兩岸統一的進程,應由全體中國人民共同決定,而不是由臺灣部分羣體左右。由此可見,馬英九提出的「和平民主統一」與實際情況存在較大差距。

金燦榮表示,馬英九當然有權表達自己的觀點,但臺灣問題的最終解決,必然是整個中華民族共同努力的結果。正如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之一恩格斯講的,「許多按不同方向活動的願望及其對外部世界的各種各樣作用的合力,就是歷史。」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歷史發展有內在規律,不會因某些人的意志而改變。

金燦榮認爲,馬英九聲稱此次發言是即興發揮,但金燦榮認爲實際上並非如此,而是有備而來。當前兩岸關係形勢嚴峻,賴清德提出「17條」,將大陸視爲「境外敵對勢力」,人爲設置諸多兩岸交流障礙,民進黨當局實際上已阻斷兩岸和平對話的法律途徑。

金燦榮指出,由於馬英九的講話出人意料,且與大陸一貫立場存在分歧,大陸國臺辦主任宋濤隨即作出迴應。宋濤強調,祖國統一應由全體中國人共同決定。

金燦榮認爲,宋濤作爲專門負責兩岸事務的官員,其發言完全可以代表大陸方面的立場。他對比馬英九與宋濤的講話,認爲二者立場差異明顯,「但從長遠來看,兩岸統一的主導權牢牢掌握在大陸手中,臺灣方面更應重視大陸的態度與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