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駛向數字“新大陸”

作者 | 周智宇

編輯 | 張曉玲

技術創新對物理世界的重構,正從底層悄然發生。這場對數字“新大陸”探索的核心,是用數字化的語言和規則,打破傳統體系的禁錮,重新定義和管理我們身邊最真實的資產。

8月7日,螞蟻集團副總裁、螞蟻數科區塊鏈業務總裁邊卓羣表示,經過前期在新能源領域的實踐驗證,螞蟻數科的RWA技術平臺、商業模式和生態系統漸成熟。基於這一前提,螞蟻數科開始穩健推行算力與更廣泛金融資產的新探索。

邊卓羣指出,螞蟻數科已聯合香港持牌機構及生態夥伴,搭起了“一站式代幣化發行體系”。

華爾街見聞了解到,螞蟻數科的對自身的定位,是成一個連接Web2和Web3當中的門戶。用邊卓羣的話來說,是爲Web3提供更多的可信的資產,爲Web2提供更多的合規的資金。

螞蟻數科試圖構建一個連接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門戶,其目標直指實體經濟中最堅硬的價值內核。這不僅是螞蟻自身的業務延伸,更是對整個數字資產行業未來走向的一次表態。這暗示着,那個依靠純粹概念和高投機性野蠻生長的時代正在過去,一場圍繞“實體價值”的全新競爭已然拉開序幕。

螞蟻的選擇

眼下RWA的浪潮洶涌,波士頓諮詢集團等機構預測,到2030年,全球代幣化市場規模將達到16萬億美元。面對如此巨大的誘惑,行業內一度瀰漫着“萬物皆可RWA”的浮躁情緒。

但螞蟻數科卻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審慎和剋制。“過去一年,我們拒絕了很多RWA的需求,包括農產品、紅酒、高端名畫等。”邊卓羣直言。在她看來,選擇資產如同移栽樹木,不求大踏步,而是要先把根系扎進土壤裡。

這種審慎的背後,是對資產價值的深刻理解。8月7日發佈的《RWA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產業篇2025》(以下簡稱“報告”)也印證了這一觀點,報告指出,成功實現規模化落地的資產需同時滿足價值穩定性、法律確權清晰性及鏈下數據可驗證性三大門檻,“萬物皆可RWA”是一個僞命題。

螞蟻數科的選擇,落在了新能源、算力和金融資產這三大領域。

故事始於一年前,螞蟻數科的新能源充電樁RWA項目,成功入選香港金管局Ensemble沙盒的首批代表性案例。隨後,這一模式被成功複製到光伏、換電、儲能櫃等領域。

爲什麼是新能源?因爲這類資產的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有着天然的連接點。通過螞蟻自研的“區塊鏈+IoT”技術方案AntChain Inside,可以爲每一個充電樁、每一塊光伏板打上一個數字身份烙印,實時映射其物理狀態和運營數據,對資產實現全生命週期的可信管理。

如今,這張網已經連接了超過1500萬臺新能源設備,形成了全球最大的鏈上新能源設備網絡。這不僅是資產上鍊的第一步,更是RWA大規模交易的基礎。

在新能源領域的成功實踐,讓螞蟻數科的技術平臺、商業模式和生態系統漸趨成熟。基於此,他們穩健地將觸角延伸至算力和金融資產。

邊卓羣解釋道,算力數據中心高度數字化,其使用、收益分配等數據可實時監控,收益透明可驗證;而金融資產則具備天然的數字化基因與合規化基礎,兩者都是RWA的理想標的。

十年磨劍

螞蟻數科當下在RWA領域大施拳腳,離不開過去十年在區塊鏈技術上“不賺錢”的堅持和投入。

“今天誰能夠在區塊鏈的領域裡邊花十年時間不賺錢?”邊卓羣在演講中半開玩笑地反問。這十年,爲螞蟻換來了三個“第一”,即全球區塊鏈專利數連續五年第一、在國內BaaS(區塊鏈即服務)市場份額第一以及經確認高達每秒20萬筆交易(TPS)的鏈性能。

這20萬TPS是什麼概念?當今天行業還在討論1萬、2萬TPS的公鏈性能時,螞蟻已經將這個數字提升了一個數量級。這意味着其區塊鏈平臺具備了處理金融級海量交易的能力,爲資產在全球範圍內的高效、安全流轉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底座。

爲了將這套底層能力更好地服務於RWA場景,螞蟻構建了“兩鏈一橋”的獨特架構。所謂“兩鏈”,指的是“資產鏈”和“交易鏈”。資產鏈通過AntChain Inside等技術,在源頭確保物理資產到數字孿生的精準刻畫,解決“資產可信”的問題。交易鏈則負責讓這些數字化的資產,能夠在一個合規、高效的環境下被交易和流轉。而連接兩者的“橋”,則實現了境內資產與全球資金的高效對接。

在此之上,螞蟻數科進一步推出了專爲機構級場景打造的Layer2網絡Jovay。它不僅能顯著提升交易吞吐量,還能將用戶響應時間縮短到1秒內,同時通過引入AI大模型、零知識證明(ZK)等前沿技術,端到端地保障資產的隱私與合規安全。

華爾街見聞也瞭解到,螞蟻數科自研的一條公鏈計劃於2025年9月底正式上線,該公鏈將能夠處理真實交易。今年4月30日,螞蟻數科向外發佈了Layer2區塊鏈Jovay,且明確表示,Jovay是合規機構級區塊鏈,不會發幣。

構建新生態

如果說技術是起點,那麼“合規發行”則是打通全球流通的鑰匙。在這盤大棋中,香港是螞蟻數科最關鍵的落子。

香港正以空前的決心和力度擁抱數字資產。螞蟻數科的海外總部在今年4月正式落戶香港,並簽約成爲特區政府的“重點企業夥伴”。

“行穩致遠,一定是在合規的框架裡面。”邊卓羣在演講中反覆強調“合規”二字。過去一年,螞蟻數科通過與香港持牌機構的深度協作,已經串聯起證券交易(1號牌)、投資諮詢(4號牌)、資產管理(9號牌)、穩定幣及數字資產託管等全鏈路環節,一個“一站式代幣化發行體系”已然成型。這意味着,企業可以以合規、高效、低成本的方式,在這裡完成資產的發行和全球流轉。

生態的構建不止於金融層面。螞蟻數科正聯合中國信通院及20餘家企業,共同制定實體資產上鍊的技術規範,這一被視作RWA“類5G標準”的規範將於近期發佈。此外,與香港理工大學共建“AI+Web3實驗室”等產學研合作,則是在爲行業的未來儲備人才和創新力量。

從技術開源、生態開放,到工具共享和產學研合作,螞蟻數科正在香港全面擁抱這裡的場景需求。邊卓羣希望,這面印滿合作伙伴的“logo牆”能越來越長,因爲只有所有人都參與進來,這件事才能真正做成。

接下來,螞蟻數科的故事能否成功,評判標準並非技術參數的高低,而在於它是否真正幫助中國企業完成了從“製造型”向“交易型”的躍升。如果成功,其意義將遠超一家公司的商業版圖,而是爲中國實體經濟的全球化敘事,提供一個全新的技術範本。這場從技術出發,意圖重構產業價值範式的遠征,大幕纔剛剛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