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桶座圈藏病毒?鋪衛生紙竟然沒用!
多數人如廁時會避免接觸馬桶座圈,降低疾病傳染風險。(圖取自Photo AC)
多數人如廁時,爲了避免直接接觸馬桶座圈,會鋪衛生紙或採用蹲姿,但這樣的方式不一定能有效防止感染,反而可能傷害骨盆健康。專家指出,減少與公共設施表面接觸、避免如廁時使用手機並勤洗手,纔是降低病菌傳播的關鍵。
根據《BBC》報導指出,約有63%的美國人使用公共廁所時會直接坐着,其中約一半的人會先在座圈上鋪衛生紙再使用;另有約20%的人選擇蹲姿如廁,試圖減少與座圈接觸。
然而,一層衛生紙未必能防止病原體侵害,因衛生紙本身是由多孔材料製成,細菌可以滲透細孔接觸皮膚;此外,公廁多使用高壓沖水系統,加上馬桶蓋與坐墊無法密合,即便在沖水時蓋上馬桶蓋,馬桶噴流中的病毒也可能從側面溢出,導致細菌擴散至空氣中。
骨盆健康臨牀專家Stephanie Bobinger表示,蹲姿如廁弊大於利,當女性在馬桶上方懸空如廁時,骨盆底肌會不自覺收縮,阻礙尿液從膀胱流出,使女性需更用力往外推擠,會造成骨盆不必要的壓力,還可能導致膀胱無法完全排空,增加泌尿道感染風險。
儘管如此,南佛羅里達大學公共衛生和微生物學教授Jill Roberts表示,透過馬桶座圈感染疾病的機率極低,大多數性傳染病(STD)的病毒都無法長時間存活在生物體外,更不用說馬桶座圈冰冷堅硬的表面上。防止疾病最關鍵的還是徹底清潔手部,使用洗手乳或肥皂正確洗手,就能減少染病機會。
水衛生工程Elizabeth Paddy建議,關鍵在減少與表面的接觸,可透過設計非接觸式沖水裝置、皁液器與幹手器等設備,有效提高公廁的衛生安全,降低病菌傳播機率。
同時,如廁時應避免使用手機。手機容易沾染大量細菌,因此帶手機如廁,會增加暴露在廁間病原體環境的機會。即使如廁後有確實洗手,若再碰觸手機,恐間接將病菌帶回手上,增加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