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2025年最新預測,事關人類命運!
馬斯克的這個2025年的最新預測,強烈建議所有想抓住未來機會的人,必須要看,而且是反覆看
在今年的CES上,馬斯克說了很多顛覆性的內容,馬展現出他對人類未來的完整佈局:從AI的大腦到機器人的身體,再到自動駕駛的突破,然後是腦機接口的進化和火星殖民的跨越。
這是一個從地球到太空,從人類到超人類的宏大藍圖,不得不說像老馬這樣的人在這個時代出現,一定是天意。
他到底說了些什麼,視頻呢比較長,但絕對會幫你更好的理解未來,記得先點贊收藏
第一,AI將成爲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變革。其實早在5年甚至10年前,馬斯克就預言了
AI的智能將遠遠的超過人類,但是當時很多人都不相信,甚至一些企業家認爲這個想法很荒謬
但是現實啪啪打臉了,現在的AI系統已經能夠通過各種的專業考試。更關鍵的是,馬斯克還提到了一個重要事實,去年AI已經完成了一個歷史性的突破,他學完了人類積累的所有知識,包括所有的書籍互聯網和有價值的視頻內容。所以現在AI已經開始自己合成數據,自己訓練自己。
馬斯克說,未來的3到4年內,除了體力活,AI幾乎能完成所有腦力工作。這讓我想起了互聯網上一個著名的梗,原本我們期待機器人能夠幫我們分擔家務,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追求詩和遠方。現實卻是機器人開始寫詩畫畫,而人類卻還在掃地洗碗,這是一個殘酷的事實
第二,老馬談到了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人類需要抓緊發展機器人和自動駕駛汽車,有了它們
AI才能從虛擬世界走向物理世界,把人類從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在機器人領域,馬斯克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信心。
他說,擎天柱將成爲歷史上最大的產品,比任何其他產品都重要,每個人都可能想要,擁有一個自己的機器人夥伴。馬斯克還提到了擎天柱的具體產量,計劃今年先生產幾百到幾千臺,明年提升到5-10萬臺,後年再提升10倍,達到50-100萬臺。
而且馬斯克預測,未來機器人的數量可能會超過人類,達到人類數量的3-5倍。也就是說,地球上可能會出現數百億個機器人,他說這不僅將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還會重塑全球的經濟結構,到那時我們不會是普遍基本收入,而是普遍高收入,機器人將爲社會創造巨大的財富,讓每個人都能享受更高的生活標準。
第三,自動駕駛將迎來重大突破。今年的二季度,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系統,就將比人類的駕駛員安全10倍。也就是說,只要再過幾個月,我們就能見證這個歷史性的時刻了。更讓人驚訝的是,特斯拉實現這個目標不需要像其他公司那樣,依賴昂貴的激光雷達。
馬斯克解釋說,人類只要用兩隻眼睛就能開車,那麼爲什麼AI就需要激光雷達,我們的AI視覺系統
已經超越了人類的感知能力。他還透露,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系統每天要處理超過1億次的人工干預數據。這些數據,不斷在訓練和完善AI系統,讓他變得越來越安全。馬斯克認爲,不久之後讓人類開車上路反而會變得不安全,就像今天讓馬在高速公路上奔跑一樣不合適
第四部分更炸裂,腦機接口將改變人類的進化方向。
當主持人問到,能不能在有生之年,看到直接的大腦通信技術時。
馬斯克表示了,肯定。他提到目前已經有3名患者植入了Neuralink的裝置,而且一切運行良好。他們還對設備進行了升級,增加了電極數量,提高了帶寬,延長了電池的壽命。2025年他們計劃爲20-30名患者植入升級版的Neuralink裝置。第一階段的目標很明確,幫助那些失去了大腦與身體連接的患者,比如四肢癱瘓或者截肢患者,馬斯克說想象一下,如果像霍金那樣的天才科學家,能像普通人一樣交流,甚至比普通人更快,那將是多麼革命性的改變。
目前的技術已經能夠讀取大腦運動皮層的信號,讓人通過思考來控制電腦或者手機,下一步,他們要幫助完全失明的人重獲視覺,即使是那些從出生就沒有視覺的人。這項技術已經在猴子身上測試了2年,效果很好。更讓人振奮的是,他們還計劃通過骨髓損傷處,植入第二個裝置幫助癱瘓患者重新行走。馬斯克認爲,這在物理上是完全可行的,但這些都只是開始長期來看,Neuralink的終極目標是提升人類的信息傳輸貸寬。
馬斯克解釋說,目前人類的交流帶款其實很低,平均每人每天的信息輸出,還不到86,400比特,但通過Neuralink這個數字可能提升1,000倍甚至100萬倍。馬斯克的這項技術的願景實在是太龐大了,如果真的可行,未來每一個人都將是超級人類。
第四,就是火星殖民。這是馬斯克最具遠見的佈局,也是到現在都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的佈局。但是馬斯克的信念是,地球文明必須成爲多行星文明。這不是選擇,這是必然,我們必須在有能力的時候就開始行動,而不是等到被迫行動的時候。具體到時間表,馬斯克表示兩年內可以發射第一艘無人飛船,前往火星,地球和火星的軌道每兩年都會同步一次。我們現在正處於同步點,下一次同步大約在兩年之後再下一個就是在兩年之後。第一次任務的關鍵是確保星艦能夠安全着陸,而不是增加火星表面的隕石坑數量。如果星艦成功着陸,那麼下一次任務就可能會送人上火星。
馬斯克描繪了一個令人震撼的未來場景,希望隨着任務的進行,我們可以實現指數級的增長,最終有成千上萬艘的星艦前往火星。
他說他的腦海裡有一個很酷的畫面,一艘艘殖民艦隊一起離開地球,在太空形成閃亮的光點。在這樣的一個宏大的願景背後,馬斯克更關注的是火星殖民的可持續性,我們的目標,必須是讓火星實現自給自足,也就是說,即使地球的補給停止,火星也能夠繼續生存並發展。如果地球發生了某種災難,比如說第三次世界大戰,或者是自然災害,火星也能獨立生存,這將極大地延長人類文明的壽命。
所以在馬斯克看來,這不是一個商業項目,而是關乎人類文明的存續,從更大的視角來看,評價一個文明的標準之一,是這個文明是侷限於單一星球,還是已經成爲多星球文明,我們不想成爲那些只停留在一個星球的失敗文明,即使無法超越太陽系,我們至少要擴展到另一個星球。這就是馬斯克的火星夢,在他的規劃裡呢,火星不僅是人類的第二家園,更是文明的新起點。
第五,未來已來,人類何去何從。在這場訪談的最後,馬斯克提出了一個深刻的問題,當AI和機器人能完成所有的工作,人類的生活意義從何而來,這不是一個遙遠的未來,讓我們回到最開始馬斯克的預測未來的三到四年內,除了體力活,AI幾乎能完成所有的腦力工作,而且隨着機器人技術的發展,體力勞動也將被取代。說到這裡,我的腦海裡浮現出兩個字失業,但是馬斯克對於這個未來,保持着驚人的樂觀,他說那個時候不需要人類工作,但是,人類會進入一個普遍高收入的時代,因爲AI和機器人將創造巨大的財富,以至於每個人都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馬斯克認爲未來的四五年非常樂觀,我們將見證人類的黃金時代
聽完這場訪談,我突然明白了馬斯克的整體佈局:AI是引擎,機器人是軀體,自動駕駛是突破口
腦機接口是人類進化,而火星殖民是保存火種,它在同時爲人類文明打造未來與後路,這已經不僅僅是技術的進步,這更是人類社會的重大轉型。我們將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一個由AI驅動的時代,一個人類與機器共生的時代,面對這樣的未來,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準備,更是心態上的轉變。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工作的意義,重新定義生活的價值,馬斯克的宏大布局讓很多人心潮澎湃,同時呢也讓很多人感到不安,但是歷史一次又一次的證明,改變世界的往往就是那些敢想敢做的人。這或許就是天才的遠見,在別人還在擔心饅頭的時候,他已經在爲人類的千年大計佈局了。不管怎麼樣,現在的問題留給了我們每一個人,未來已來,我們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