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水龍逝世10週年特展、音樂會 衛武營登場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攜手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舉辦已故作曲大師馬水龍特展與音樂會。特展今天起至12月7日在藝術迴廊展出,「孕育于山海之間」紀念音樂會則於12月7日登場。
衛武營今天舉辦特展記者會,衛武營節目經理王昭驊致詞表示,馬水龍的作品不僅展現了臺灣的土地芬芳與人文底蘊,更以其獨特的語彙與西方技法對話,樹立了臺灣當代音樂的標竿。
衛武營表示,馬水龍一生創作數十首作品,橫跨管絃樂、室內樂、鋼琴曲、聲樂曲、合唱曲等不同形式,富含濃厚的鄉土情懷,對臺灣當代音樂發展帶來重大啓發。代表作有「雨港素描」、「梆笛協奏曲」、「關渡狂想曲」等。
馬水龍的作品不僅在國內廣受好評,更在歐美、亞洲等地多次發表,他也是臺灣首名在美國紐約林肯藝術中心,以整場形式發表個人作品的作曲家。
根據衛武營新聞稿,馬水龍於1970年代自德國學成歸國後,先獲聘任教於東吳大學音樂系,隨後轉任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並擔任音樂系創系主任,爲國內培育出許多音樂人才。
此外,馬水龍更和企業家邱再興先生一同創辦「春秋樂集」,鼓勵同儕和年輕人創作。馬水龍對於音樂的全心付出和卓越成就,讓他獲得金曲獎特別貢獻獎、國家文藝獎、總統府景星勳章等殊榮,彰顯他在臺灣音樂史上的崇高地位。
「孕育于山海之間」紀念音樂會,將由指揮張佳韻率領鋼琴家辛幸純、梆笛演奏家賴苡鈞,和國立臺灣交響樂團、臺中藝術家室內合唱團、濤韻男聲合唱團合作演出,包含「梆笛協奏曲」、「孔雀東南飛」、「關渡狂想曲」、「無形的神殿」等馬水龍生涯中重要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