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士基雖調高今年財測 Q3獲利年減44%、Q4恐陷於虧損
▲馬士基航運第三季獲利年減44%。(圖/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張佩芬/臺北報導
全球第2大貨櫃船公司馬士基雖然調高今年全年獲利財測,但公告第三季獲利年減44%,並警告目前貨櫃航運市場最大挑戰並非需求疲弱,而是新船交付速度過快,使船隊運能過剩現象加劇,第四季市況恐更加艱困,如果運價跌破成本仍未止穩,恐在第四季出現虧損,並可能延續至明年第一季。國內有法人今日立刻發文提醒投資人。
法人指出,馬士基6日公佈今第三季財報,息稅折舊攤銷前獲利(EBITDA)爲26.8億美元,年減44%,6日收盤道瓊指數–0.84%、馬士基 –5.34%,投資人需慎防其他船公司Q3財報炸彈。
馬士基認爲新船交付速度過快是產業的最大疑慮。而從待交的新船訂單來看,未來,新船大量下水將持續好幾年,依據Clarksons最新統計,全球貨櫃待交新船訂單數量1051萬箱(20呎櫃),創歷史新高,未來幾年 全球貨櫃船隊運力,將再增31.6%供給。法人分析,只要運價高於現金成本,航商通常都會持續營運舊船,不會拆船,以減輕資金壓力;必須等到航商大虧,纔會大量拆船。此外,以哈停戰後,有越來越多的航商恢復通行紅海,不再繞道好望角,2026年貨櫃航運產業的供給過剩壓力將更加嚴重。
馬士基在發佈財報時指出,今年第3季,全球貨櫃運輸需求年增率在3%與5%之間,來自遠東地區、尤其中國大陸的出口,是運量紮實成長的主要驅動力,歐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亞西部的進口仍熱絡,運往北美的貨櫃量則萎縮,特別是中國大陸對美出口。
馬士基調高全年獲利預測,預估2025全年稅前息前折舊攤銷前盈餘約90億至95億美元,高於先前估計的80億至9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