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評|提升企業感受,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2月5日,蛇年首個工作日,上海“新春第一會”如期召開,併發布優化營商環境8.0版行動方案。

就在當天,豐田汽車公司宣佈,與上海市政府達成戰略合作,將在金山區獨資設立雷克薩斯(LEXUS)純電動汽車及電池研發·生產公司,計劃於2027年投產;特斯拉宣佈,將於2月11日上午在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舉行投產儀式。

外資企業紛紛“投票”的背後,是上海對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孜孜以求。評論員注意到,自2018年開始,在歲末年初召開全市大會,討論新一年優化營商環境方向,已經成爲上海的重要傳統。作爲中國參與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的樣本城市,上海連續八年在新年開篇吹響優化營商環境的號角。這也是上海進一步深化對優化營商環境的認識,準確把握好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實踐要求,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制度環境,不斷提高政策服務的整體性、清晰性、便利性,一以貫之推動優化營商環境取得新進展,助力企業在滬實現更好發展。

今年的8.0版行動方案,題爲《上海市聚焦提升企業感受 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行動方案》,“提升企業感受”——通俗易懂,直接明瞭,更加務實。

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說了算。企業的實際感受就是最真實的評判,企業的一線反饋就是最寶貴的意見。這次方案特別提到“要強化政企溝通,建立商協會與行政執法部門的溝通對話機制”“協同完善高效暢通的12345涉企熱點訴求閉環解決機制”等措施。

先聆聽問題、收集問題,才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政府部門要做好服務者,首先要做一位聆聽者。

而服務工作做得好不好,企業纔是打分人。

2024年,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新評估體系提出,更加關注經營主體的實際感受,規定通過企業調查來評估的指標分數佔比達到三分之一。上海市工商聯開展的一項企業調查顯示,上海企業經營主體對營商環境政策文件7.0版的總體滿意度達到了96%。這體現了上海企業對營商環境的廣泛認可。

高評價的背後,是一份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

2024年,上海提出的五大行動150項改革舉措全面完成。“隨申辦”企業雲新接入64項企業辦事服務事項,線上人工幫辦累計幫辦超71.9萬次,滿意率98.42%;88萬餘家經營主體的輕微違法行爲不予行政處罰,減免罰款金額超11億元……這些成績是各職能部門工作人員化身“服務員”,一點一滴做出來的。

在上海,涉企服務的方式方法也在與時俱進。能線上解決的,就不必線下來回跑;能用技術手段解決的,就不必耗費人力。

就在今天上午,上海某倉儲公司負責人許軼文,第一個來到浦東新區政務服務中心辦理業務範圍變更業務,這原本是一道較爲複雜的事項,但許軼文直言“不到10分鐘就辦好了”。高效率的背後,是工作人員年前就爲其列出所有材料清單,然後提前進入線上預審。

當然,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新的場景也在提出一些新挑戰。

近些年,跑偏的網絡輿論時不時對企業經營造成干擾。上海今年的方案提出,建立“黑名單”制度,有效遏制惡意濫用舉報權利的職業索賠行爲;對編造傳播虛假不實信息、以處置負面信息爲由要挾企業等問題開展專項整治。這些舉措直面網絡熱點,針對性很強,旨在解決企業經營發展中的痛點。

一方面是全方位無微不至的服務,另一方面是儘可能做到無事不擾。

爲消除企業疲於應對行政檢查的煩惱,2025年上海全面推行涉企行政“檢查碼”,助力實現無碼不檢查、檢查必亮碼、查後可評價;同時實施“雙無”清單機制,即在各行業領域形成“無感監測”對象清單和“無事不擾”事項清單。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方案每一項措施都明確了對應的責任單位。如此權責明晰,既便於職能部門在自己的“責任田”裡開展工作,也可以避免部門之間相互推諉,從而促進政策迅速、精準、高效落實,直達企業。

身後有盾,輕裝上陣。當企業真正感受到公平、便捷、安全、溫暖,就可以迸發出無窮的活力與幹勁。

七年來,上海優化營商環境已頒佈1101項任務舉措;截至2024年底,上海實有企業289.87萬戶,密度居全國第一。說到底,優化營商環境,不僅表現爲政務服務效率的提升,更要通過制度改革切實幫助企業提升生產效率、降低經營成本,最終助力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進入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