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麗特談品牌與領導/建立價值觀 迎向高成長
「老師,我的問題是『公司文化』,因爲現在慢慢生意變大,不知道要怎麼樣去統一大家的思維,感覺聽起來有點抽象,雖然我們公司的價值觀是要求每個同仁要認真,負責,有效率,但好像沒辦法幫助同仁在碰到某些事件的時候怎麼做判斷,或做到什麼程度」。
「有些同仁績效正常,但做事的形式和價值觀跟我不太一樣,那到底我要包容他們,還是應該在一開始就尋求價值觀相近的人?另外,我最近做事似乎很獨斷,但似乎也因爲我的獨斷,讓生意成長的更快…」。一箇中小企業的老闆看到我時一直說,我靜靜地聽着。
臺灣的年輕人愈來愈棒,在市場變幻莫測,關稅、匯率、競爭,打到不知所以,每個老闆在經營公司都努力拚命,卻也會時不時想到同仁,想到文化跟價值觀,這些看起來好像虛無縹緲,可又是活生生存在的事。
「你說你最近做事比較獨斷,請問你在下決定前有聆聽員工的聲音嗎?下的決定有引起不好的結果嗎?比如說同仁很困擾,或者生意下錯判斷之類的」,我笑笑地問着。
總經理很快回說:「做決定都會先聽同仁意見,目前並沒有引起什麼困擾,而且我們生意還在不斷成長」。
「那很好啊,你有聆聽同仁的意見,就不是『獨斷』,某個程度來講,我聽起來是『果決』,果決對員工來講是好事,至少不用隔夜擔心」。
我舉例說,「以前有一個客戶,不管我們提案當場他如何拍手叫好、贊聲連連,最後一定會說:爲了怕我做決定太草率,我們過兩個禮拜再來討論一次。幾次下來,我們就學會了,每次給他東西的時候,都是時間已經快來不及,逼着他趕快做決定,否則每一次討論都要重來。所以,你的果決讓你的生意在今年倍數成長,做對的事就不要改。」看他笑得燦爛,我也替他開心。
至於「統一思維」其實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建立文化,這是屬於「人」這一方面,另一個是做事的方式,這是對『事」的要求。建立文化很重要,沒有文化的公司很難規模化,而且品質難掌控。
但「統一思維」和「統一做事方式」是不同的,統一的思維比較是大家有相同的價值觀,有共識,也形成了這家公司的文化。但在公司內部做事的方式,若有標準作業程序,當然要照SOP,確保品質一致;否則應該讓大家各展所長,用員工個人的方式來作業,一來彈性比較大,二來員工比較有成就感,三來他們也能累積做對的經驗,或從做錯中學習。
因爲員工並沒有你過去的經驗基準,也不像你看到事件的全貌,就算用你的方式,做對,他不知道爲什麼;做錯,他也認爲不都已經照你的方式來做了嗎?並不知道要怎麼學習」。
沒錯,「公司是你的,但未來是大家的」,你要找的是認同你的價值觀,又可以在你這裡揮灑,享有某個程度的自由度,有學習,當然也能犯錯,他纔會有歸屬感。
至於做事的方式和判斷,這是需要訓練的,你可以把你過往的每一個下判斷的過程做成案例分享,讓大家知道在什麼情況下可以下決定的(例如,若能確保毛利50%,他就可以決定下去做了),什麼樣的情況下是有自由度,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往上呈報(例如,可能是兩個部門的爭執,或者需要在非正常期限內提供給客戶作品),當這些分享愈來愈多的時候,員工就能夠抓出一個模式,彼此也會相互提醒。
一個有文化的公司,會讓同仁有歸屬感,一個有明確價值觀的公司,會吸引到具相同價值觀的人,這樣有共識的公司,當他啓動成長的時候,那就不是%的成長,而是百倍成長可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