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絲業闢活路 專家提2關鍵
這幾年國內螺絲產業景氣不佳,除整體市況因素外,受到國外業者強力競爭也是原因之一,尤其是技術含量不高的產品,大陸、越南、泰國等國人工成本低,加上政府補助,價格競爭力強,逐步侵蝕臺灣中低階產品市場。
專家指出,臺灣螺絲產業面臨的困境,核心是「高成本+中低階競爭激烈+轉型壓力大」,若無法快速朝自動化、智慧製造、高階產品(如汽車、航太、醫療用扣件)或品牌化發展,就可能被低成本國家取代。
也因此,專家表示,國內螺絲業思考的方向不應只是如何降低成本,而是要開拓別人做不出來的產品。事實上,臺灣的螺絲業者其實仍有不少有利基礎,例如有像岡山這樣的完整產業聚落,中小企業彈性高,能因應客戶需求快速調整生產。業者長期的代工經驗讓產品品質穩定,也具備國際信任度。此外部分廠商已具備汽車扣件等高階市場的技術基礎。
然臺灣螺絲業以中小企業爲主,資本不足,研發、品牌行銷能量都有限,同時還面臨人才斷層的問題,年輕人對傳產缺乏興趣,缺工問題嚴重。
專家直言,臺灣螺絲產業要突破困境,關鍵在於「提升附加價值」與「符合國際新規範」。建議方向包括:投資自動化與智慧製造,降低人力成本;轉型高階產品(航太、醫療、電動車扣件);打造自有品牌,避免過度依賴代工;提前佈局碳中和與ESG,搶佔歐美高端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