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湖:鋪設成果轉化“高速路” 搭建科技創新“試驗場”

深圳新聞網2025年3月3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趙新明 張銘)剛剛過去的這個週末,發生在深圳羅湖的兩件事引人關注,一是位於清水河總部新城的“羅湖新質科技大廈(暫定名)”M0(新型產業用地)項目破土動工,二是深圳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落地揭牌,推出50億元專項支持“硬科技”。

人勤春來早,揚鞭再奮蹄。當下,深圳正以科技創新爲引擎、民營經濟爲基石,努力在全球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大有作爲。羅湖區在積極開拓新興和未來產業發展,系統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着力新賽道培育、新生態營造、新載體佈局、新空間打造,通過建設“低成本、定製化、高品質”連片產業空間,加快推動一批創新場景開放,合作共建顛覆性技術創新平臺,暢通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產業化路徑等舉措,持續完備產業要素,育好創新土壤,全力助推深圳打造顛覆性技術創新高地。

“頂格”設計立體式複合型產業空間 讓企業“拎包入住”“安心發展”

2月28日上午,在大型工程機械的陣陣轟鳴聲中,“羅湖新質科技大廈(暫定名)”M0(新型產業用地)項目破土動工。該項目地處清水河總部新城核心門戶,佔地面積約1.2萬平方米,未來將矗立起約150米高的“羅湖新質科技大廈(暫定名)”,預計提供約10萬平方米的優質產業空間,重點服務於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低空空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記者注意到,項目創新設計了多級退臺建築形態,由低到高依次佈局爲生產廠房、中試實驗、研發辦公等區域,內部空間更是採用高標準。比如,從層高、柱跨、承重、機電條件、管道預留等方面,爲科技企業“量身定製”了多元產業空間,6米及以上層高的生產空間超過3萬平方米,最大層高可達8米,單層最多可佈置百米產線達9條,中試實驗層高亦達5.1米,不僅可最大限度滿足人工智能行業研發、中試、組裝、生產的需求,亦可兼容高端生物醫藥行業GMP廠房的建設條件,可成爲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智能製造等產業的理想之所。

“這是原特區內少有的集研發、中試、生產於一體的立體複合型現代產業園區,真正實現‘上下樓’即‘上下游’。”

據建設方深圳市羅湖產業投資建設有限公司(簡稱羅產投)工程管理部負責人賀子娟介紹,項目計劃2028年底竣工,投產後,將聯動羅湖北站交通樞紐、玉龍地鐵站TOD開發,構建清水河片區“總部+智造+服務”三位一體生態圈。

產業是經濟的命脈,產業空間則是發展的根基。爲聚力產業升級、加快動能塑造,羅湖區在超前謀劃一批引領性、標誌性的產業項目的同時,在審批服務上開闢“極速通道”,全力保障項目“無障礙推進”,傾力打造“低成本、高效率、強適用”的產業空間樣本。

21號競得土地,27號同步簽署《產業監管協議》《土地出讓合同》,並核發《用地規劃許可證》《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證明》,次日即取得《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羅湖新質科技大廈項目系羅湖首單“招拍掛”產業用地,對競得方深圳市紅崗新動能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而言,這更是一次“超音速體驗”。相關政府部門的緊密協作,同步並聯辦理以及部分事項向前延伸,使得企業可以爭分奪秒,趕在3月前落下“開工第一鏟 ”。

羅湖積極打造具有競爭力的創新產業生態,新興產業發展迅猛,近三年戰新企業數量增長超過50%。作爲傳統商貿大區、消費旺區、口岸城區,這裡應用場景豐富多樣,足以讓企業大展身手。

據瞭解,羅湖區正在加快推動場景創新,將聚焦產業升級、科技創新、文商旅融合、城區品質、基層治理、社會民生六大領域,力爭到2026年底,開放場景機會不少於500個,服務鏈接新技術、新產品企業不少於1000家,遴選一批標杆示範場景。

身爲致力於專業產業空間建設及運營服務的區屬國企,羅產投計劃未來籌集建設至少十個以上大中型產業園區,開發不少於50萬平方米產業用地和350萬平方米的高品質、標準化的生產研發空間。“通過連片產業空間開發、存量產業空間盤活等方式,我們將專注打造一批‘低成本、定製化、高品質’的產業空間,構建從研發孵化到成果轉化的全生命週期產業鏈,真正讓戰新企業‘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好’!”董事長朱健全說。

多元化支持、全鏈條賦能 加速創新成果轉化及產業化

科技創新有了成果,但要實現產業化、市場化,依然橫亙着崇山峻嶺。如何跑好科研成果轉化“接力賽”?需要用好“專家之眼”“市場之手”,進一步暢通鏈條路徑。

坐落於雲啓國際科技金融中心的深圳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簡稱“深圳中心”)由羅湖區人民政府與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深圳擔保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通過導入國家級、市級優質平臺資源,加速顛覆性技術的創新與成果轉化,深度挖掘和培育具有巨大潛力的顛覆性技術。

何爲顛覆性技術創新?指通過應用對已有傳統或主流技術途徑產生根本性替代效果的全新技術,能創造新產品、催生新業態、打造新模式,帶來新的或更多的價值,產生顛覆性力量,引發行業生態系統的鉅變。蠟燭、煤油燈到電燈,馬車到汽車,膠捲到數碼相機,手動計算到電腦,傳統手機到智能手機……歷史和現實中的這些“顛覆”,無一不帶來了行業的變革、生活的便利、巨大的商業價值。

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簡稱“深研中心”)是科技部指導建立的我國第一個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也是承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顛覆性技術創新重點專項的管理機構,目前實施有重大顛覆性潛力項目約100項,已產生全球首創或領先成果約50項,培育硬科技企業160多家,包括一批在高端科學儀器、新一代信息材料與芯片、工業軟件、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領域具有國際優勢的明星企業。

“結合深圳產業發展的重點,我們會定向從北京的中心項目庫裡挑選項目,來深圳中心進行孵化或市場化落地,同時也從深圳挑選項目入庫統一管理,後者將有機會得到資金資助、技術諮詢、項目輔導在內的多元化支持。”深研中心主任王茤祥表示。

深圳中心作爲顛覆性技術遴選的重要環節,一方面,挖掘深圳具有顛覆性潛力的項目,推動納入顛覆性項目庫,服務國家戰略和支持企業加速技術迭代升級;另一方面,從國家顛覆性專項項目庫中挖掘符合深圳定位項目,推動合作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推動優質科技成果在深圳落地實施。在此基礎上,國創中心還設立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深圳研究中心(簡稱“深研中心”),從而建立“1+1”聯動工作模式,整合“政產學研金服用”資源,推動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與技術創新、產業化應用對接融通。

“當項目完成0到1的轉化,需要找產業鏈找大企業資源時,我們會把它引過來,用金融爲其賦能,支持他們在深圳做更好的商業轉化。在北京,深研中心也會聚焦研究深圳產業佈局、政策導向等,從項目庫及其他渠道遴選項目並行匹配。”深圳中心主任、深圳市至千里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秦英說。

爲全鏈條賦能國家顛覆性技術創新項目,羅湖區此次攜手深圳擔保集團及旗下深擔創投、深擔金融,聯合京津冀中心,專項推出總規模50億元的支持。其中,“深圳顛覆性技術基金”總規模10億元,首支基金規模2億元,重點集中投向納入國家顛覆性技術重點專項項目庫的硬科技項目,涵蓋集成電路與微納系統、人工智能與信息系統、科學儀器與新型實驗系統、生命健康、能源資源與環境、先進製造與運載系統等六大領域;“顛覆性技術貸”專項產品授信總額高達40億元,單家企業授信額度最高可達1億元。

針對不同領域創新主體,羅湖將推出全面支持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政策舉措。人工智能企業可憑算力券降低研發成本,並按發展階段獲得梯度獎勵;生命健康團隊通過里程碑考覈獲取研發資助;對重大技術突破項目則“不問貢獻”直接支持,最大限度減少創新試錯成本。“只要項目在行業地位顛覆性足夠強,我們的支持甚至可以不考慮企業貢獻。”區投資促進局局長黃拓說。

人才服務方面,羅湖將通過“菁英人才”政策,提供住房、醫療、子女教育等保障,並推出短期免租公寓,解決創業者“一張牀、一間房、一套房”的難題。

記者瞭解到,除配套政策、人才、資本、場景支持外,羅湖已形成了“孵化器—加速器—創產用房—主題樓宇—產業用地”的產業空間政策新體系。針對入駐深圳中心孵化器空間的企業,前兩年可享受最高300平方米的免租優惠。具備一定業務規模、符合轄區發展戰略的成長型企業可以享受加速器政策,給予入駐企業首年免租,第二、第三年租金3折的政策優惠,面積最高2000平方米。

深圳中心揭牌當天,2025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智能機器人產業賽同步啓動,旨在集中式選拔和支持涵蓋智能機器人感知、決策、執行等核心技術及機器人在工業、醫療、服務等領域的創新應用的全鏈條具有顛覆性技術創新潛力的企業和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