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戶門檻再降:杭州的年輕化突圍

編者按:

千萬人口城市再“拆”落戶門檻

隨着戶籍門檻的持續下探,千萬人口城市正在重構人口紅利。杭州以更開放的姿態吸引青年勞動力,多個大城市破除本科“40歲落戶限制”,政策鬆綁背後,是城市創新動能與產業升級的迫切需求。而人口流動的方向,也日益成爲衡量城市吸引力的核心指標。誰能搶佔先機?

本報記者 柳寧馨 杭州報道

7月11日,在杭州拱墅區的瓜山未來社區青荷驛站,2名應屆畢業生正在辦理入住手續,當天還有28位年輕人已入住。

其中一位畢業生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自己學的是計算機專業,看到杭州提供讓應屆生免費入住的青荷驛站就申請了,“我可以在這裡住3天2晚,這幾天會出去找工作面試,希望能留在杭州工作。”

與不少人口增速放緩的城市一樣,杭州正面臨“年輕人口焦慮”。2024年度,人口增量落後於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也被貴陽、合肥、長沙、南昌等城市甩在身後,杭州開始着急如何進一步吸引人口。

2024年杭州常住人口增量爲10.2萬人,創近5年增量新低,同時,杭州常住人口增量位列全國城市第七,近5年來首次跌出前5名。

再看老年人口數據,杭州去年一年增加60歲及以上老年常住人口12.2萬人,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已超過1/5。

7月1日起,杭州採用積分落戶新政策,調整就業及參加社保情況指標,調整住所及居住年限情況指標,繼續降低落戶門檻。

與此同時,年輕人選擇城市的因素正在變化,工作是基礎,生活是重點,包括城市服務、文化活動、教育環境……城市未來想要吸引年輕人,需要從招商角色走向人才運營角色,豐富產業與宜居環境都重要,搭建起年輕人友好的人才生態環境。

杭州積分落戶門檻繼續放寬

根據杭州7月1日實施的新政,積分落戶的計分標準繼續放寬。

例如,在杭州本市市區繳納社保的計分標準由原先0.5分/月調整爲1分/月,上限仍爲120分。租住合法居住房屋的計分標準由原先的6分/年調整爲10分/年,上限調整爲80分;居住年限的計分標準由原先的5分/年調整爲0.5分/月,上限調整爲120分。

從文件上理解,新政後,在杭州落戶事實上已經接近“零門檻”。申請人在18—45週歲,不需要任何條件,只要合法租房繳納杭州社保就可落戶,即使沒有社保,租房80分加上年齡30分,也能達到100分的落戶門檻。

實際操作中適用情況如何?

在杭州市拱墅區政務服務中心,記者諮詢公安局戶政部門工作人員瞭解到,7月1日放寬要求的是積分落戶的計分規則,但實際落戶中,他們大多會建議申請人走人才落戶或者家庭親屬落戶、買房落戶。

“如果申請人是專科及以上學歷,走人才落戶更方便,學歷越高限制條件越少,需要提交的材料也更簡單,7個工作日辦結。雖然積分落戶規則在放開,但實際操作流程比人才落戶要麻煩,時間也更長,儘管計分項分值在提高,但加起來積滿100分還需要不少年份。”該工作人員表示。

例如,雖然新政實施後,租房一年積分可以達到10分,但該項積滿80分需要8年。

在瓜山未來社區,記者遇到兩位來杭工作的年輕租戶,她們在政府普惠的人才公寓已經租住一年,價格比周邊要低,但位置相對偏遠。一位在杭州教培機構做英語老師的年輕人告訴記者,自己租的一室一廳房間,加上管理費、電費、熱水費,每月租房費用總額在2000元內。

“未來不一定會定居杭州,先工作看看。”她說。

事實上,杭州放開積分落戶標準,更多是爲此前已在杭州居住、工作但尚未滿足人才落戶標準,只能等待積分的人羣放開門檻,但對於在杭州短期工作的年輕人,政策吸引力仍有待觀察。

新一輪城市人口競爭開啓

近期,不少城市放開落戶限制,年輕人是這些城市都希望吸引的人羣。

對杭州而言,吸引年輕人的焦慮一直存在。近5年,杭州的落戶政策經歷了由鬆到緊再轉鬆的過程。2019年,杭州反超廣州、深圳,成爲“人口增量第一城”,當年的主要變量是杭州宣佈放開大專以上學歷落戶。

2019年底,杭州人口突破1000萬,成爲我國第16座人口過千萬的城市。不過,2021年杭州又取消專科直接落戶政策,直至2023年,杭州將大專直接落戶限定爲“35週歲以下、在杭就業”。

此次杭州放開積分落戶,但時代背景和城市競爭的邏輯有了一些新變化。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近期多個城市放寬人口落戶門檻,大背景是城市人口規模和結構的變化,特別是人口老齡化、少子化倒逼城市進行人口政策的調整。當前不少城市對於吸引人口存在競爭關係,在相互比較下城市相繼放開落戶政策的趨勢明顯。

李健提出,城市吸引人口和產業緊密相關,例如杭州以數字經濟爲引導,發展很多新經濟形態,需要新的技術型產業工人,期望放開門檻吸引更多年輕人過來。不只杭州,各地發展新經濟都需要年輕人口,這也是放寬落戶門檻的直接原因。

“此外,公共資源配置和建設和城市人口規模有相關關係,城市需要達到一定人口體量才能進行相應匹配的投資項目建設,這也是多城積極放開落戶門檻的原因之一。”李健說。

年輕人的城市選擇

“3天,在家點點屏幕就無痛落戶杭州。”米嘉(化名)這樣概括自己落戶杭州的過程。

米嘉是一位00後,去年畢業於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會計金融專業,校招進入杭州一家國企工作。對她而言,找工作最初就把落戶難易程度放在考量範圍,考慮到一年制碩士落戶北京難度大,米嘉放棄了北京的offer。

今年3月15日,她在線上申請了杭州落戶,走的是QS100碩士人才引進落戶,當天下午就收到電話告知申請具體操作事宜,2天后系統已經辦結,4天后,也就是3月19日,她已經收到紙質戶口頁。

不過,當更多的年輕人在爲自己選擇城市,一些落戶地和工作地不一致的情況也逐漸變多,背後是年輕人用腳投票選擇心儀城市。

相應的政策基礎是,杭州2022年放開學歷落戶條件,全日制本科、碩士畢業2年內的可“先落戶後就業”。

艾琳(化名)碩士研究生畢業於浙江理工大學,專業是建築風景園林方向,她十分喜歡杭州這座城市,杭州的城市氛圍和產業結構也爲她的職業發展埋下伏筆。

當艾琳原本想要重點往人文古典園林方向研究時,發現學校出現大量AI領域交叉的資源和項目,“例如華爲在西湖做的VR文旅項目,類似這些新興產業、和城市綁定的資源自然就外溢到杭州的高校,我們也有很多機會參與其中。”

後來,艾琳自然而然就往人工智能方向拓展自己的專業研究。“杭州的AI氛圍太濃了,加上宇樹科技創始人也是我們校友,學校里人工智能方向競賽非常多,定期也會舉行浙大老師和相關AI企業的分享會。”

艾琳告訴記者,在最珍貴的職業探索期,杭州這座城市的數字經濟、AI資源讓她較早地接觸到本專業和AI交叉的項目,爲後面的職業經歷積累了不少經驗。

後來,艾琳決定將戶口落在杭州,但短期內選擇了上海一家諮詢行業的崗位。“對比上海,杭州落戶更容易,未來我可能會考慮積累經驗後到杭州工作。杭州的租房壓力低一些,未來購房壓力也比較小,風景很漂亮,有很多潮流文化。”

搭建“留人”的生態系統

長遠看,城市之間的競爭不只在“引才”,更要“留人”。

在採訪過程中,不少年輕人表示職業發展和生活體驗是自己同等看重的部分。

“我想要爲自己的人生做主,本科畢業就想從原生家庭獨立,我決定成爲自己的戶主,綜合比較選擇了杭州。”王翡(化名)同樣是00後,原本是四川人,今年落戶在杭州,工作在寧波。

王翡對自己喜歡的職業比較清楚,她想要做to B的銷售崗位,目前在寧波一家制造業企業積累經驗,未來希望跳槽到垂直領域龍頭企業。

“從職業發展考慮,未來我去杭州工作概率比較大,自己也想去更大的平臺學習成長。另一方面,和寧波相比,杭州有更多年輕人,演唱會也更多,生活對我來說很重要,不只是爲了賺錢。”王翡表示。

已在杭州工作半年多的米嘉對杭州的評價是,一個蠻好玩的旅遊城市,各種時尚店和快閃店逐漸多了起來,夜晚的戶外小吃攤增加了城市煙火氣,遇到問題向政府反饋辦事效率非常高。

“但是,杭州的消費並不低,地段好一些的房子也不便宜,未來如果考慮撫育下一代,這些綜合成本都需要納入考慮。”米嘉說。

“城市吸引人口關鍵問題不在於‘引才’,更重要的是‘留人’和‘用人’的問題,城市需要持續構建‘留人’的生態系統,既包括好的工作機會,也包括宜居的生活條件,以及相關配套的公共服務。”李健表示。

現實的問題是,年輕人要在城市實現事業和生活的兼顧,沒有合適的工作留不住人,房價太高也留不住人。因此,很多城市在發展新經濟提供新崗位的同時,也在建設保障房,降低年輕人“留下”的成本。

李健觀察到,產業融合帶來新經濟,例如杭州的數字經濟和上海的動漫產業、消費產業吸引有活力和想法的年輕人。同時,現在年輕人很在意城市低成本高質量的公共服務,看重城市的生態環境、文化環境。

例如,年輕人會關注城市是否會有高質量的音樂劇、歌劇、演唱會演出,關注城市生活的品質。

“從這個角度看,城市要種好‘梧桐樹’,把握年輕人的需求,既要足夠的產業機會,還要搭建‘留人’的人才生態系統。”李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