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宮8件珠寶「賣不掉幹嘛偷?」網預測:恐有金主指定
▲歐珍妮皇后畫像,她的皇后冠冕失竊後被尋回。(圖/記者劉維榛攝)
網搜小組/劉維榛報導
法國巴黎羅浮宮19日發生驚天竊案,短短7分鐘竊走王室9件珍貴珠寶,其中1件后冠已被尋獲,但傳出部分寶石已受損。由於都是拿破崙時代皇后與王后的珍藏,名氣過高几乎不可能銷贓,對此,有網友直言「感覺是被人指定要的東西然後盜走!」
「有藝術的日子」在Threads心痛表示,回顧2019年德勒斯登綠穹珍寶館遭竊,4300顆鑽石被迅速拆解、重鑲、去歷史化,至今仍有主件下落不明,「在所有博物館藏品中,珠寶的找回率是最低的。」
「有藝術的日子」指出,自1792年法國大革命起至1990年古羅馬珠寶失竊、2025年的皇室珠寶劫案,都有珠寶永遠消失,原因很簡單,珠寶不像名畫具有「唯一性」,鑽石可以被拆分,黃金可以熔掉,「文化價值在黑市等於零,只剩材料價格...名畫離開框架仍能被認出,珠寶一旦離開託座,就可能永遠從文明記憶中被抹除。」
消息曝光後,網友猜測背後早有金主指定,「這感覺是被人指定要的東西然後盜走」、「應該是有金主開價,這珠寶值XX,我願意出珠寶價值50%,請你去偷,先給50%,到手再付清剩下50%」、「或許早有人預訂要買,買了也是私自珍藏 」、「黑市或私下有買家」、「這種都是先有買家想要,小偷只是去執行任務」。
也有網友質疑恐有內鬼,「該不會有內應,若不是縝密計劃怎麼可能辦得到」、「2025還有這種電影情節,還不止一、兩件,安保到底怎麼做的」、「證明保安措施不足,除非短時間內破案人贓並獲,否則難以尋回,以現在法國人的處事效率,機會極微吧」。
根據法國內政部長紐內茲(Laurent Nunez)說明,案發於19日上午9時30分,當時羅浮宮剛開館,遊客正陸續進入參觀。數名竊賊僞裝成施工工人,身穿黃色反光背心,駕駛施工用升降平臺抵達面向塞納河(Seine)的外牆窗戶。他們使用電動切割機具破壞玻璃窗,短時間內闖入展廳。
歹徒明顯熟知館內動線與展示位置,迅速直奔「阿波羅長廊」(Galerie d’Apollon)內的高安全等級展示櫃,奪走8件珠寶後立刻逃離現場。根據警方調查,整起犯案過程從進入到逃逸僅約4分鐘,竊賊之間分工明確,有人負責破窗、有人負責收取珠寶,最後全部騎乘機車逃逸。
皇室珠寶遭殃 被竊展品一次看
法國文化部證實,竊賊成功打開兩座加強防護的展示櫃,帶走共8件展品,跨越19世紀初至拿破崙三世時期的皇室珠寶收藏,包括:
.歐珍妮皇后冠冕(Tiara of Empress Eugénie):鑲有212顆珍珠、1998顆鑽石與992顆玫瑰式切割鑽石,原爲皇后在國宴與正式典禮上配戴的頭飾。
▲歐珍妮皇后的后冠。(圖/記者閔文昱攝)
.裝飾蝴蝶結(Empress Eugénie Decorative Bow):以2438顆鑽石與196顆玫瑰式切割鑽石組成的閃耀蝴蝶結,據傳爲皇后腰帶的中央主飾,象徵她在宮廷中的地位。
▲裝飾蝴蝶結。(圖/VCG)
.聖物盒胸針(Reliquary Brooch):製作於1855年,整體以鑽石包覆,外型宛如小型聖物盒,雖名爲「聖物盒」,但實際上並未設計容納聖物空間。
.藍寶石冠冕與耳環套組(Sapphire Tiara, Necklace, and Earring Set):這套藍寶石珠寶的創作者與委託者至今不明,推測製作於19世紀初。歷史上曾由奧坦絲王后(Queen Hortense)與瑪麗.阿梅莉王后(Queen Marie-Amélie)佩戴。
▲藍寶石冠冕與耳環套組。(圖/VCG)
這組作品包括一頂鑲有24顆錫蘭藍寶石(Ceylon sapphires)與1083顆鑽石的冠冕、一條項鍊,鑲嵌8顆藍寶石與細緻鑽石花紋的金質底座、一對藍寶石耳環(根據法國文化部說明,竊賊僅偷走其中一隻)。
原完整套組還包括三枚胸針、一個髮梳與兩條手鍊。羅浮宮表示,這組珠寶是「巴黎珠寶工藝的珍貴見證」。
.拿破崙贈瑪麗.路易絲的祖母綠婚禮珠寶組(Napoleon’s Emerald Wedding Gift Set):由拿破崙一世於1810年贈予皇后瑪麗.路易絲(Marie Louise),項鍊鑲有32顆祖母綠與1138顆鑽石,搭配一對祖母綠鑽石耳環,均被竊賊奪走。
警方指出,竊賊同時試圖偷走歐珍妮皇后的皇冠,但因現場警衛警報觸發、保全迅速趕到,迫使犯嫌丟下皇冠逃離。該皇冠鑲有8只金鷹、1354顆鑽石、1136顆玫瑰式鑽石與56顆祖母綠,後於博物館外牆被尋獲。
藝術品竊盜專家阿摩瑞(Anthony Amore)受訪時指出,這起竊案不僅是財物損失,更是文化災難,「這些珠寶的價值不只在美元計算,而是法國的文化遺產與歷史記憶。」他警告,若珠寶被拆解、分散至黑市轉售,「每一顆鑽石都將變成無名的碎片,難以追蹤回收。」
▼羅浮宮內「阿波羅長廊」展品遭竊。(圖/路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