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蔔快跑殺勢洶洶,劉潤居然講了個寂寞!

本以爲劉潤作爲商業領域的大師,會有更高的見地;本以爲劉潤作爲實戰專家,能撥繁就簡,穿破迷霧。

可誰知,劉潤,這個我一直奉其爲神,拜之爲尊的解惑者,關於“蘿蔔快跑”的雄文詭辯,還是讓我越看越想罵娘了。

蘿蔔快跑,到底是新生的序幕,還是毀滅的開始?今天咱就這一全民熱議的話題,把脈問診,正式開叨。

爲什麼叨主說看劉潤的文章,越看越想罵娘?

這還得從一場“無人駕駛”的論戰開始說起。

自從武漢的“蘿蔔快跑”爆火後,各種大微、大咖、大神、大仙,包括大尾巴狼,就全部開啓了“喇叭”模式,主打一個“花式觀點,不服就幹”,

於是,一時間,尖銳與尖酸並存,呼籲與呼喊共振。

當然,這些天,叨主也沒閒着,爲了鬧懂大家在爭什麼,我們普通人的未來在哪裡,我愣是熬了兩宿,刷了100多條視頻和幾十篇文章,然後經過彙總、分析、提煉和分類,輸出此文,以幫主子們一文看懂真相。

叨主認爲,各方爭論無外乎四點,叨主稱爲四大派:

首先,慫派:這一派主打一個“既來之,則安之”“爹給之,則受之”。

這派陣營,可以說是以宏大的歷史敘事爲依託,以第一次蒸汽革命,第二次電氣革命和第三次互聯網革命爲主要歷史事實,再輔以汽車替代馬車、紡紗機替代紡紗女工的鮮活故事,讓聽者無不感到歷史的必然,真的是特麼得必須然。

這一派的代表爲:筆記俠,他們堅信科技的力量不可阻擋,發展的齒輪不能停轉。

所以,他們認爲面對強有力的科技,平民不該憤怒,不該悲觀,而是改變自己,提升技能。

其次,剛派:這一派主剛一個不服,認爲科技以人爲本,是服務於人,是賦能於人,而不是代替人。

這派陣營,以悲天憫人,推已及人的同情心進行邏輯推理。

認爲技術的發展無可厚非,但即便代替人,也不該是拿本已走投無路,收入微薄的網約車司機開刀。

而且,認爲無人駕駛作爲商業性產品,本身就帶有趨利的性質,而趨利的資本,其最終目的是壟斷。

所以,現在是網約車司機,接着就是外賣員,快遞員,保潔,保安,收費員等等。

也就是說,他們認爲:“科技當然可以有,但不能科技有了,讓人一無所有”。

這一派的代表是:虎嗅App。

第三,觀派:這一派主秀一個觀察,觀望,甚至觀戰。

他們的態度是,任由你們吵個底掉,我自巋然不動,反正失業的不是我,受傷的不是我,你們越吵吵鬧鬧,我越雲山霧罩。

這一派代表,一是百度,二是交通J。

前者聲稱要讓無人駕駛的乘坐體驗感,堪比勞斯萊斯,讓大衆的出行體驗更舒適,從未想過要搶網約車的飯碗。

後者,只是針對蘿蔔快跑的汽車數量作了準確迴應,而對是否有搶網約車司機的飯碗,隻字未應。

第四派:水派,之所以被稱爲水派,是因爲說的都是水話。

這一派主扛一個萬事“水”字訣,觀點水,立場水。

既不表示反對,又不表達支持。只講事實和道理,只講客觀和分析。

他們正反都說,又左右都扯。中立到潑一盆冷水,都潑不醒。

這一派代表是,劉潤。

這也正是我爲什麼說看劉潤的文章要罵孃的原因。

那他到底說了什麼呢?

先看他的大作,標題是《4元的“蘿蔔快跑”來了,700萬網約車司機的飯碗怎麼辦?》,看標題你肯定以爲,按他的商業洞察力和預見性,肯定會給這些司機支支招,給條明路對不對?

然關卵。

他首先也是給大家講了個馬車的故事和紡紗機的故事,最後給出大家四個選擇,問你選哪種主義?

最後,他又說:

看完,至少我更懵逼了,我作爲一個普通人,一個草根階層。仍然不知道該怎麼做?

對這事,我問了在武漢失業的哥們,我說你怎麼選?

他說,“我選個毛線,我現在需要賺錢養家”。

是啊,現實永遠比話題更刺激,生活永遠比討論更衝擊。

如果換作是你,你正在失業,你怎麼辦?

你是堅信技術樂觀,而一家子面臨着沒有收入,吃喝不飽嗎?

還是選擇自由主義,任憑市場無形之手的選擇,讓資本主導你的去留?

或者選擇保守主義,天天罵那些不能讓普通人受益的技術,就是惡魔?

或者選擇社會主義,等着國家對財富的重新分配?

好像,在失業面前,選哪個都沒有用。

然而,這就是劉潤,這就是那個在《五分鐘商學院》裡天天講“怎麼辦?”的劉潤,如今沒有具體的“怎麼辦”,全是抽象的讓你“怎麼選”。

然而,就是這種水性文章,4小時破了20W,而從立場選擇來看,60%的人選了社會主義。

也就是,劉潤文中所說的:

而這,是大多數人的呼聲,也是叨主的呼聲。

不過與之不同的是,叨主的立場是更加堅定的支持“剛派”。

叨主認爲,科技以人爲本,但不是以人爲蠢,甚至以人爲糞。

尤其,在當下市場環境更爲嚴峻的情況下,希望高層能注意到,網約車司機面臨的不光是“無人駕駛”的競爭,還有從房地產業、金融業、建築業、教育傳媒業等,各行各業失業的高學歷人羣的分羹。

而外賣員,快遞員除了以上的競爭,還可能面臨大學畢業生羣體的競爭。

試想,即便給網約車司機提供培訓和就業指導,那面臨以上羣體的高學歷加持,哪類人更容易學成,並獲得僱主青睞呢?

顯然,是後者。

而這,也進一步擠壓了網約車司機的生存空間。

所以,叨主希望無人駕駛可以來,但至少不是現在來,至少等過了這段集中待業的“艱苦歲月”再來。

所以,一線羣體的生存問題,絕不是單純的蘿蔔快跑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的問題。

而一線的生存問題,也不是簡單地等着國家財富重新分配的問題,而是現在立刻就得有匹配的解決方案的問題。

只有這樣,人民纔能有信心,國家纔能有未來。

我是一叨,下次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