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8月6日登場/金融大回饋 與社會共好

金融業爲國家經濟命脈之一,資金來源來自社會大衆的信任與支持。在追求業務成長與獲利的同時,若能兼顧回饋社會,將有助於社會大衆對金融業的信任與支持,併爲產業長遠發展奠定穩固的基礎,實現「經濟成長×社會共享」的雙贏目標。

經濟日報將在8月6日(三)舉辦「金融大回饋論壇--金融與社會共好」,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將出席致詞,說明金融大回饋計劃的政策理念;銀行局長童政彰將以「金融回饋的力量-創造多贏未來」爲題發表演講;此外,兆豐銀行、玉山銀行、彰化銀行等業者將分享「金融大回饋」的理念與實際作爲。本論壇由兆豐銀行、玉山金控暨玉山銀行、彰化銀行(2801)等協辦。

爲讓金融市場發展成果讓全民共享,金管會擬推出「金融大回饋計劃」,目前正與金融總會共同研商,預計下半年提出具體措施。據瞭解,金融大回饋計劃將要求金融機構揭露相關對基層員工、客戶與社會大衆的資料或數據。

據瞭解,金管會將採柔性引導與正向激勵並行的方式,鼓勵金融機構依其規模、資源與發展策略,自主規劃回饋方案,展現企業社會責任的具體實踐,期待藉由金融業自發性參與,展現落實企業社會責任的積極態度。

爲充分體現社會責任與多元參與價值,金融機構可依其業務特性與資源條件,自行選定回饋對象。如基層員工、既有客戶、青年學子、弱勢族羣、高齡人口、偏鄉學校、新住民與移工、原住民族羣、受災戶或災區居民,乃至整體社會及生態環境等。

金融機構可從五大面向推動回饋行動:一、鞏固既有回饋基礎。金融業過去已有多元回饋實例,如支持學校圖書館、反毒推廣、協助身心障礙者等。當金管會開放更多業務,如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時,銀行可提出更具體回饋計劃,投入更深更廣。

二、擴大普惠金融。金融服務涵蓋弱勢族羣、偏鄉、中小企業及青年創業者,提升金融公平性。加強金融教育普及,縮小知識落差,降低詐騙風險,增強全民理財及風險防範能力。

三、支持地方與弱勢。可支持地方創生與弱勢扶助,提供地方企業貸款,創造就業機會,補助偏鄉醫療與教育,深化社會公益成效。

四、推動ESG永續發展。積極參與環保、節能減碳及產業轉型,公開回饋成果,提升金融品牌社會責任形象。

五、落實企業社會責任。在天災人禍時,金融機構提供救助,成立志工團,積極參與公益,展現企業關懷。

立即預約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