崙背跋米籮 農民問事預測收成
雲林縣崙背鄉崇賢寺每年元宵夜舉行「跋米籮」,把米籮從屋頂丟到廟埕,從米籮的樣態預估農作物收成。(周麗蘭攝)
崙背鄉水汴頭崇賢寺每年元宵舉行跋(音搏)米籮儀式,詢問觀音佛祖預測農作物收成,今年預測的結果是一半好、一半不太好。農民表示,該種的還是要種,非全然迷信,也有助於提早做好預防。
崙背鄉水汴頭崇賢寺供奉觀世音菩薩,跋米籮活動傳承140餘年,是臺灣罕見的問農事祭典儀式,也是雲林縣詔安客家人的元宵民俗,2022年登錄爲雲林縣定民俗文化資產。
跋米籮做法是先焚燒金紙淨化米籮,再拿着米籮登上廟屋頂後方,接着把米籮從廟背丟過廟頂,看米籮落地是站立、躺平、或倒扣,研判收成好或不好。
農民表示,米籮站立象徵裝滿農作物,躺平意味流失一半,倒扣是無法裝載之意,以此研判收成好不好。
崇賢寺每年以當地較常見的農作物進行跋米籮預測,民衆可登記詢問,之後再開放個人體驗「跋米籮」,把米羅丟過3公尺高屋頂的感覺。
今年米籮預測,早冬水稻收成好、晚冬水稻不太好,早冬花生收成好、晚冬花生收成一半;蒜青、蒜頭都半收;南瓜不太好;青花菜、高麗菜都是白露前種比較好。
想預測南瓜收成的農民表示,今年想種南瓜不知道是否順利,所以特地前來問,雖然預測結果不太好,他當作是個預警。
也有農民說,該種的還是要種,不會因爲預測結果而不作爲,求個心安同時也可自我提醒,做好規畫及預防工作。
米籮向來只預測農作物收成,不作其他問事之用,但前幾年有民衆連續3年跋米籮預估婚姻,前2年倒扣,第3年終於站立,果真那年順利完成婚事,問事者爲此還請戲團到寺前演戲酬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