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象根源 諸苦盡從貪欲起

今年的代表字是「貪」。《說文解字》曰:「貪,欲物也;愛財曰貪。」

目前臺灣社會詐騙橫行、官員貪腐、職場霸凌、亂打知名度等亂象,其根源就是一個「貪」字,包括貪財(詐騙、賭博、昩良心賺錢)、貪污、貪名(蹭網路聲量)、貪權(霸凌部屬)、貪圖享受、貪得無厭、貪慕虛榮、貪小便宜…貪得愈多,煩惱痛苦就愈多;人心「貪」的結果,就是永不知足、巴結逢仰、投機取巧,爲達目的不擇手段,造成社會的亂象。

分析人類種種心念習性中,害人最深、最嚴重的就是「貪」!佛家將衆生八萬四千種煩惱心病,歸納爲「貪」、「瞋」、「癡」三種,稱之爲三毒。《聖經》也說:「貪財是萬惡的根源。」可知「貪」字害人最深,是一切煩惱諸苦的根源。

誠如《大學》所云:「一人貪戾,一國作亂。」貪的結果,好像是個人撿到了便宜,事實上卻給自己和國家社會帶來無窮的災害和禍患。

「貪心」的人最容易遺失「良心」,有人爲求取財富而不擇手段,連生命、道義都可犧牲。今日社會的殺、搶、盜、販毒、走私、詐騙、濫倒營建廢棄物、擄人勒贖、爭名奪利等等敗壞社會風氣、污染人心及破壞人類生態環境之行爲,哪一樣離得了「貪」?

「貪」會讓我們利令智昏,什麼壞事都做得出來。吾人要如何對治「貪」呢?首先人人要深信因果。古德有言:「金錢財富是果,財佈施是因;聰明智慧是果,法佈施是因;健康長壽是果,無畏佈施是因。」若想擁有金錢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就要先付出,修各種「佈施」幫助別人的善因,因爲「種善因,得善果」。

此外,當我們有所得時,不論名或利,皆當想到這是我應得的嗎?即使我們不去貪求,命中註定該有的,早晚還是我們的;命中不該有的,一定保存不住,甚至招來意外災禍。

其次,主政者亟應建立「以廉潔爲寶」的操守。《論語》有云:「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是故上位者應以身作則,建立廉潔正直的風氣,纔是全民之福。

《韓非子》中有一段故事,記載宋國有一個農夫在耕作時,挖到了一塊玉,他就把這塊玉獻給了相國子罕,但子罕拒不接受。農夫不解的問:「這是一塊難得的珍寶,小民誠心誠意的獻給相國,爲何相國不要呢?莫非是嫌棄不夠貴重?」子罕回說:「我不是嫌這塊玉不夠貴重,而是我要的珍寶與你要的珍寶不同,你是以『寶石』爲寶,而我是以『廉潔』爲寶,所以我纔不接受你的寶玉啊!」這就是「寶己以德,毋寶珠玉」的爲官情操,足爲民衆表率。

第三,充實自己的人生智慧,突破「嗜慾」習性的束縛。莊子有言:「嗜慾深,天機淺。」嗜慾就是貪慾,天機就是人生的智慧。貪慾多就缺少智慧與靈性,真正有智慧的人能破迷開悟,使得「嗜慾淺,天機深」。《大學》說:「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在得到名利時,不存非分之想,拒絕外在的誘惑,方能終身心安理得;非但不敢胡作非爲、妄想貪求;相反的,會以盡人事、聽天命、知足常樂的態度去做應做的事,如此人生必然自在快樂、幸福美滿!

二○二四年是臺灣爲「貪」財貪權而爭「鬥」的一年,由於詐「騙」橫行,造成社會種種「亂」象,民不聊生。還好民衆擁有應變的「韌」性,能經得起「震」撼人心的考驗,但仍應事先「籌」畫未來的能源政策,期能找到爲AI產業化「險」爲「安」的「電」力來源。促進經濟發展,民衆能安居樂業,這是全民引頸企盼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