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入部落直播、犯禁忌 觀光打卡引對立

原民會建議遊客以觀察、學習與傾聽的態度參與部落旅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暑假旅遊旺季,手機自拍打卡、直播已成新世代旅遊的主要觀賞方式,卻引發不少爭議。近日有YouTuber參加原民部落傳統祭典時,直播攝影遭阻止,憤而上網公審部落,引發衝突,還有遊客cosplay部落的傳統服飾參加祭典,亂入拍照的情形更是層出不窮,讓部落既憤怒又無奈。

「祭典是族人的生活與信仰,非展演活動。」原民會表示,希望遊客以觀察、學習與傾聽的態度參與祭典,若要拍照攝影,務必事先諮詢部落獲得同意。

臺灣原民有十六族、七百多個部落,許多部落擁有自己獨特的祭典。原民會教育文化處文化科長陳冠羣表示,以常在七月舉行的鄒族小米收穫祭爲例,前端的祭典只有家族成員才能進入,鄒族男子會所「kuba」則只准許成年男子進入,但常有遊客亂入拍照、影響祭典。

許多祭典也有飲食上的禁忌。如參加鄒族小米祭的訪客忌食魚肉、番薯、姜、蒜、鹽等食物,也禁止觸摸生麻。此外因爲粟女神喜歡安靜,也禁止參加者吵雜喧譁。

衣着也常成爲遊客和部落之間的衝突。陳冠羣表示,祭典是宗教儀式,參加者的服飾應低調,穿着暴露或顏色太過鮮豔,都是對部落的不尊重。此外,常有遊客cosplay部落的傳統服飾參加祭典,自己配戴羽毛、腰帶。但部落的服飾怎麼穿、什麼身分年齡的人可以穿,都有嚴格規定。遊客隨意模仿不僅觸犯禁忌,對部落來說更是「嘲弄我們的文化」。

「部落旅遊不是觀光,而是學習。」陳冠羣建議遊客抱持學習的心態,參訪部落前先了解主辦單位公告或向族人詢問,不擅自進入祭儀核心區域。原民傳統祭典舉行前,原民會或縣市地方政府,都會在官網或社羣平臺貼出相關資訊;而許多部落也都設有臉書,遊客可透過網路管道諮詢。

打卡和直播,也是手機時代部落推廣文化的重要方式。陳冠羣建議遊客,直播部落祭典前,先諮詢部落取得拍攝權,還可以溝通如何透過直播,將部落文化與進部落的禮儀介紹給螢幕前的觀衆,共創雙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