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洲兒七公園滯洪池 佔1/3惹民怨
兒七公園位於蘆洲區民族路70巷轉角,於今年5月開放啓用,園內設有體健設施與環狀步道,並融入可食地景與開放性滯洪綠地。(新北市新工處提供/張鎧乙新北傳真)
新北市最大「鳳鳴滯洪池」預計今年底完工,可容納約6.2萬噸滯洪量,解決民衆淹水之苦。但蘆洲區與林口區卻傳出地方反彈滯洪池聲浪,蘆洲兒七公園內的滯洪池遭批佔地過大、孳生蚊蟲,林口區文中三滯洪池則因池水發黑惡臭引發民怨。對此,新工處強調,設施符合法規、將調整綠化與步道配置,髒亂部分區公所已派員清理並聯系環保局稽查。
兒七公園位於蘆洲區民族路70巷轉角,於今年5月開放啓用,園內設有體健設施與環狀步道,並融入可食地景與開放性滯洪綠地。但滯洪池佔園區三分之一,引發居民與家長不滿,認爲遮蓋草皮後孳生蚊蟲,孩子前往遊玩竟變成「紅豆冰」。
無黨籍議員李翁月娥日前與仁德里長古佳玉辦理會勘,李翁透過臉書發文質疑,滯洪池佔園區三分之一,是否有些捨本逐末?滯洪池設計基於法規不容破壞,但也應花心思在設計及綠意美觀部分,以達到兩全其美,不少家長都反映「不敢再帶孩子去第2次!」
此外,林口區文中三滯洪公園位於文化二路二段和中華一路口,近林口國民運動中心,水利局日前已覈定6600萬元推動林口運動園區滯洪公園營造工程,預計今年底招標。在地民衆卻批評該公園環境愈來愈惡化。
民衆拍攝照片後上傳至網路社羣並抱怨空氣中飄出刺鼻惡臭,照片顯示池水發黑、漂浮腐爛藻類與泡沫,原本的親子休憩綠地宛如變成「黑色臭水池」,憂心病媒蚊孳生,影響孩子健康。
新工處工務科長遊礎安迴應,因應「新北市透水保水自治條例」與極端氣候,公園設計需保留滯洪機能。兒七公園將調整部分滯洪池周邊草皮爲碎石步道,並補植驅蟲植物如迷迭香、薄荷與萬壽菊,兼顧綠化與防治蚊蟲,改善工程預計於8月底前完成。
林口區公所表示,因7月丹娜絲颱風與後續暴雨,導致枯枝、落葉與垃圾衝入池中,造成淤塞與惡臭,15日已通知清潔維護廠商進場打撈、清理,並聯系環保局稽查,將持續監督後續維護品質,還給民衆乾淨舒適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