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中古屋房價連跌41個月 專家:未來1年房價仍有5-10%下跌空間
上海信義房屋區域總監魏逢佑。記者林宸誼/攝影
大陸房產調研機構中國指數研究院(中指研究院)發佈9月數據,百城二手房(中古屋)價格已連跌41個月,且掛牌量繼續增加。上海信義房屋區域總監魏逢佑15日指出,當前各大城市的中古屋掛牌量大幅增加,代表賣方對市場缺乏信心。預計在未來半年到1年內,房價將有明顯下跌趨勢,有5%到10%的調整空間。
他在富邦銀行所舉辦的1場座談會上表示,大陸市場長期來看會逐漸恢復。對於沒有打算長期持有的臺灣業主,建議短期內,也就是半年到1年內,以出售房產爲主要策略。出售後可將資金匯到海外,利用海外較高的定存利率獲取穩定收益。等待大約2到3年,待大陸市場恢復後,再考慮重新進場投資。
大陸針對房市已立下「止跌回穩」基調,各地方政府因此推出鬆綁限購等各種政策。根據中指研究院統計,今年前3季,大陸約有200個省市縣推出相關政策逾470條。
不過相關政策仍無法阻止房市下跌。中指研究院公佈數據顯示,9月中古屋價格年減3.38%,與8月相比下跌0.74%,連續41個月下跌;最新統計顯示,大陸中古屋掛售數量已達753萬間,創下歷史新高。此外,9月百大城市新屋價格雖較8月小漲0.09%,但漲幅縮小0.11個百分點。
此外,臺灣客戶在大陸合法賣房後,依照大陸政策完稅後可以將資金匯出,但實際操作中常遇到困難。魏逢佑指出,「這些客戶可能選擇中資銀行辦理資金匯出業務,但中資銀行對此類業務興趣缺缺,可以嘗試更換銀行,像是選擇臺資或外資銀行,在處理此類業務時也較順暢。」
他進一步分析,這些中資銀行不願辦理資金匯出原因,像是資金來源管制,尤其個別城市開始審查購房時的資金來源。如果當初不是從海外用外匯(如美金)結匯購房,而是用人民幣直接購買,現在賣房後可能不允許購匯出境。
因此魏逢佑建議,如果有意在大陸置產的臺灣人,最好從海外正常結匯匯入資金進行購買,不要直接使用在大陸的人民幣資金。
此外大陸當地仲介習慣爲客戶做「陰陽合約」,目的是爲了避稅而常見的操作,也就是簽訂1份較低的「陽合約」用於報稅,差額部分透過「陰合約」(例如裝修補償款協定)私下支付。這種做法對需要全額將資金匯出境外的臺灣客戶極爲不利。
魏逢佑舉例,將1套人民幣2,000萬的房子,拆分爲人民幣1,500萬的網籤合同,和人民幣500萬的裝修補償款。然而只有通過政府核稅的人民幣1,500萬可以合法購匯出境,裝修補償款的人民幣500萬資金將被困在大陸,無法匯出。
因此他提醒,臺灣客戶在賣房時,絕不能接受「陰陽合約」或「裝修補償款」等協定,必須堅持按真實成交價簽訂唯一合約,以確保全部房款都能順利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