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這產業」破壞環境又害美國!10大不公平貿易曝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指出,中國大陸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漁業船隊,其遠洋漁業船隊經常非法在他國海域作業,並嚴重侵犯國際公認的勞工權益。(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適逢世界地球日,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在社羣平臺X發文,點名全球10項破壞環境並削弱美國生產商與出口商的不公平貿易行爲,涵蓋農業、漁業、林業與礦業等領域。

1. 巴西森林砍伐與農業逆差

2021年巴西森林砍伐達15年新高,因環境法規鬆散與執法不力,使牧場主獲得不公平優勢。2024年美國對巴西農業貿易出現70億美元逆差,巴西在黃豆、玉米與肉類等領域成爲美國強勁對手。

2. 中國大陸漁業補貼與非法作業

中國大陸擁有全球最大漁業船隊,佔全球漁獲15%,每年提供約60億美元補貼。其遠洋船隊頻繁非法進入他國海域,並侵犯勞工權益,使美國漁民面對低價、非法魚貨的惡性競爭。

3. IUU漁業與跨國犯罪鏈

非法、未通報與未規管(IUU)漁業導致資源枯竭、市場扭曲,與毒品走私、人口販運與強迫勞動密切相關。全球每年損失數百億美元,美國漁業承擔相當大的損失份額。

4. 墨西哥未遏止非法捕魚

墨西哥未能阻止其漁船在美國專屬經濟區非法作業,特別是在墨西哥灣,進一步壓低海鮮市場價格,影響美國守法漁民生計。打擊IUU仍是拜登政府優先事項之一。

5. WTO補貼協定推動緩慢

全球每年高達220至530億美元的有害漁業補貼尚未受到有效規範。《WTO漁業補貼協定》談妥近三年,至今仍未生效,僅因差15個成員批准。部分會員國持續要求豁免,削弱協定力度。

6. 六大捕撈國遲未加入協定

印度、印尼、馬來西亞、墨西哥、泰國與越南等主要捕撈與補貼國尚未批准WTO協定,這些國家共佔全球漁獲22%。協定一旦生效,將有助於保障美國漁民不受不公平競爭衝擊。

7. 墨西哥酪梨與非法砍伐

2023年美國自墨西哥進口酪梨高達27億美元。然而部分酪梨種植來自非法砍伐區域,破壞生態,威脅如帝王斑蝶等物種棲息地。

8. 秘魯非法木材輸美

秘魯執法與追蹤機制薄弱,約37%的木材爲非法來源。這些木材透過直接或第三國轉運進入美國,對美國合法出口商構成壓力與不公平競爭。

9. 厄瓜多與哥倫比亞非法採金

兩國因貪腐與法規不力,使非法採金活動持續,年收益高達10億美元,哥倫比亞非法產金佔全國總量80%。這些活動常與跨國犯罪組織有關,損害美企競爭力。

10. 龍蝦關稅減免即將到期

歐盟對美國龍蝦的免稅措施將於7月到期,讓美國出口商在面對享有免稅待遇的加拿大龍蝦時處於劣勢。若將此措施永久化,將有助於美國漁民公平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