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悅己經濟」夯 !摳門年輕人願意爲演唱會一擲千金

大陸「悅己經濟」夯,摳門的年輕人願意爲演唱會一擲千金。(圖片由AI生成)

據鳳凰網《風聲》報導,一週前,大灣區及廣東地區首個超級草莓音樂節,吸引了大約8萬名樂迷,齊聚東莞。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在音樂節超強的引流效應下,東莞相關行業消費約2.8億元(人民幣,下同)。

以飯店爲例,虎門美思威爾頓飯店的負責人表示,在音樂節期間,飯店預訂數量明顯上升,與平時和去年同期五一假期相比,客房的入住率增加了大約七成。

僅僅說這個數據,還沒有太大的感覺,數據要對比才能看明白。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國內遊客出遊總花費1802.69億元,同比增長8.0%。那麼,有多少人出行呢?5月6日大陸交通運輸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期間,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持續保持高位運行,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超14.65億人次。也就是說,五一出行的人,平均花費了123元。

大陸全社會跨區出遊,這個數據口徑可能偏大,不代表出遊。那麼,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假期5天大陸全國國內出遊3.14億人次,同比增長6.4%。也就是說,出遊的人,平均花費574元。

相比之下,8萬名樂迷,在東莞花了2.8億元,人均3500元。比較之下,就不難發現,這次音樂節的消費拉動能力非常強。

現在都說消費乏力,爲什麼音樂節能有這麼強的消費拉動能力?

一、年輕人不是不消費 而是要「悅己消費」

地方發展旅遊,資源稟賦非常重要。東莞地處製造業發達的珠三角,大量年輕人在這裡工作。所以,東莞的音樂節能吸引到大量的年輕人。另外,珠三角經濟發達,東莞周邊有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等大城市。這些地方的人,消費能力強,去東莞也便利。這一點是很多其他網紅二三線城市無法比擬的。

其次,本屆音樂會規模、檔次都足夠好。本屆超級草莓音樂節爲北京、東莞,南北雙城同期,以多舞臺、重內容、重體驗爲特色,3天時間,3大舞臺,每天演出持續8個小時,共54組藝人蔘演。既有國際知名音樂組合,也有楊千嬅、周柏豪等大灣區實力音樂人,還有周傳雄、趙雷等明星,所以,吸引力足夠強。

從具體操作來說,東莞各級政府都充分利用了音樂節的紅利。

東莞虎門鎮結合超級草莓音樂節,在各大商圈開展商貿文旅促消費活動,拉動社會消費同比去年五一假期增加近35%。本土潮玩品牌,美食「東莞燒鵝」,也都成爲草莓音樂節現場的消費熱點。

東莞市層面,圍繞音樂節,搞了「跟着音樂遊東莞」「跟着演出遊東莞」「跟著書香遊東莞」「跟着非遺遊東莞」「跟着展覽遊東莞」「跟着賽事遊東莞」「跟着購物遊東莞」等一系列活動,共推出180多項精品文旅體活動,充分利用了這個機會,提振本地消費。

除了這些地域性、技術性、個體性的原因,演唱會本身,拉動消費的能力,一直非常強。有媒體報導,以周杰倫演唱會海口站爲例,短短4天就吸引了15.46萬人次,拉動旅遊收入近10億。

或許正因爲如此,今年五一假期,演唱會、音樂節持續升溫。超過30場音樂會在大陸全國舉行,覆蓋北京、上海、成都以及銀川、寶雞、衢州等地。

大麥網的數據顯示,五一假期期間,北上廣深及其他主流二線城市,5天要開63場演唱會。包括張學友、王力宏、陶喆、張傑、時代少年團等在內的20多位歌手在大陸全國各地開唱,吸引了數萬名歌迷前往北京、杭州、成都、南京、海口等城市。有多位明星連續開唱,王力宏在杭州5月1日到3日連唱三天,張傑在北京從5月2日到4日也連唱三天。

音樂會、演唱會拉動消費的能力,最重要的因素,是音樂節消費,特別是粉絲追星,是一個積蓄、釋放的消費模式。這是一個波動非常明顯的消費模式。明星並不是天天都開演唱會,難得有一個機會,粉絲參與意願就高。那麼,這就會在短期內釋放長期積壓的這類消費需求。

人是有計劃性的,爲了應對這個短期內的高消費,一個年輕人可能在這個長期內,就會縮減消費需求。所以,年輕人願意在音樂節上花錢,和平常省吃儉用並不矛盾,與年輕人爲了參與音樂節、演唱會一擲千金,也不矛盾,某種程度上,它們是一個硬幣的兩面。

但這並不是朝三暮四的故事,並不是數字加減的遊戲。演唱會、音樂節,從總體上肯定是增加消費的。爲什麼這麼說呢?

年輕人成爲演唱會消費的主力軍,他們捨得花錢的背後,是「悅己消費」的理念。

他們願意爲自己喜歡的東西花錢,而演唱會這種精神文化消費、服務業消費,在他們的生活中佔據了不可或缺的地位。有歌迷向記者透露,她五一假期去了兩個城市,連續觀看了四場演唱會,總共花費超過2萬元。「雖然爲了追星變成了『特種兵』,但感覺非常值得。」

二、何爲發展經濟? 就是要圍繞「人」做文章

這種「感覺非常值」就涉及一些更本質的東西:什麼是經濟發展?

經濟學的龐大理論體系中,最基礎的,一切理論的根基,是效用。所謂效用,指消費者擁有或消費商品或服務對慾望的滿足程度,被稱爲商品或服務的效用。一種商品或服務效用的大小取決於消費者的主觀心理評價,由消費者慾望的強度所決定。

整個經濟發展,就是更多地滿足消費者的效用。某種程度上,效用就是經濟發展,效用就是財富。

簡單地說,一個人有梨子,但喜歡蘋果,另一個有蘋果,但喜歡梨子。當他們兩個人交換之後,雖然並沒有產生其他的物質,但兩個人的滿足感都更強了。這就是經濟發展,這也是財富的創造。簡言之,讓人更舒服,更滿足,就是經濟發展。這是經濟的第一性原理。

這意味着,提振消費、刺激經濟的政策,要把人放在首位,圍繞滿足人、讓人更愉悅、更開心、更爽來做文章。人會爲了自己被滿足,主動去積蓄,主動地去努力工作,於是,經濟發展才能進入一個良性循環,努力工作,增加消費,增加消費得到滿足,又促進更努力的工作。

從這個角度,不難發現,投入到基建和直接補貼到人,或用製造產品來滿足人和用服務來滿足人,在現階段,後者可能更接近刺激經濟的第一性原理,效率也會更高。

音樂節、演唱會對文旅消費的拉動效應強,這是一種社會現象。地方政府要利用這個現象,合理規劃,優化服務,促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確保演唱會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從這個經濟現象中明白:何爲經濟,何爲經濟發展,以及應該如何刺激經濟。這纔是我們應該從演唱會經濟中,領會到的最重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