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閱兵「核導彈」自成一方隊 東風-5C液體戰略核導彈壓軸

▲東風5-C核導彈。(圖/翻攝央視,下同)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大陸「九三閱兵」今(3)日在天安門城樓前接受中外人士校閱,相較於2019年的大陸建國70週年閱兵儀式,方隊組成和新式裝備登場均有所變化。其中,戰略打擊羣的「核導彈」部隊自成方隊,由打擊範圍覆蓋全球的「東風-5C」液體戰略核導彈壓軸登場,欲展現解放軍在覈威懾下的反擊能力,並足以向外界證明其建軍備戰成果。

本屆解放軍閱兵儀式中的「核導彈」分爲兩個方隊,第一方隊由「驚雷-1」空基遠程導彈、「巨浪-3」潛射洲際導彈、「東風-61」陸基洲際導彈及「東風-31」新型陸基洲際導彈組成,顯示出解放軍在陸海空方向均具備了核反擊的「硬實力」。

外界分析,大陸「核戰略」朝「三位一體」的建軍方向發展,也就是陸基、海基、空基和固態燃料、機動發射的目標布建。

值得注意的是,「東風-5C」爲液體燃料井射導彈,反應速度和生存性不如機動部署的導彈,在受到核打擊時,將會被列爲主要打擊目標之一,然而,其載荷能力卻被視爲大陸核反擊的重錘,只要能確實反制成功,造成的破壞力將比移動式核導彈更爲巨大。

公開資訊顯示,「東風-5C」液體戰略核導彈是東風-5系列的改進型,全長約32.6公尺,彈徑約3.35公尺,發射重量183噸 ,發動機採用二級液體燃料火箭引擎,最大射程約15000公里,因此被視爲打擊範圍可覆蓋全球。

「東風-5C」核導彈可攜帶10個分導式多彈頭(MIRV),單彈頭威力推估爲30至50萬噸TNT當量,在飛行過程中可獨立釋放各個彈頭,攻擊不同的目標,使對手難以全部攔截,攻擊軌跡也更難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