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漁船冒充俄軍艦 測臺反應
外國機構指出,大陸籍漁船曾假冒俄羅斯船隻闖我國經濟海域。圖爲先前大陸籍漁船(後)闖入臺中外海越界作業,臺中海巡隊派遣巡防艇前往處置。(臺中海巡隊提供)
美國戰爭研究所(ISW)3日發佈的兩岸動態更新週報指出,今年9月,多艘以假身分船隻進入臺灣專屬經濟區(EEZ)活動的大陸漁船,發出了虛假的自動識別系統(AIS)訊號,其中一艘甚至冒充了俄羅斯軍艦,另一艘則僞裝成大陸海事執法船。而此舉或是對臺認知作戰的新型態實驗,旨在測試臺灣海上監測與情報判讀的反應能力。
此外,美國前副國務卿坎貝爾(Kurt Campbell)6日在《外交事務》雜誌刊文指出,儘管美國軍事戰略家和規畫人員,愈發重視防範中共在西太平洋地區(尤其針對臺灣)的軍事行動,但隨着美中兩軍機艦近年險些發生的多起事件,擔心兩軍之間一旦發生意外或溝通不暢,就恐將兩國拖入一場雙方都不願看到的衝突。
海洋情報公司Starboard Maritime Intelligence數據顯示,一艘名爲「閩獅漁06718」的大陸漁船,在8至9月間穿梭臺海,間歇性地交替發送自身的AIS訊號和一艘名爲「海巡15012」的船隻AIS。週報指出,海巡船通常由「中國海事局」操作,該機構是民事執法單位,未明顯涉入對臺脅迫。因此,該船極可能是漁船,僞造海事局船舶的身分。
這艘船9月17日進入臺灣北部EEZ時,與另一艘「閩獅漁07792」同時同地發送假訊號,而後者則傳送「俄羅斯軍艦532」的假訊號。不僅如此,該海域當時還有數艘「閩獅漁」船,發出其他類型的虛假AIS訊號,包括冒充拖船或其他漁船。
週報表示,這些「閩獅漁」船很可能隸屬大陸海上民兵,此舉可能是要測試臺灣對不同類型「入侵」的反應,以降低臺灣的威脅警覺性。
空域方面,解放軍軍機9月進入臺灣防空識別區(ADIZ)的架次,仍維持在每月300架次以上的「新常態」高水平。這是自2024年賴清德總統當選前,月均值2倍以上。這讓臺灣須安排人員待命應對ADIZ入侵,這不僅消耗資源,也讓人員精疲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