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險投保 掌握三要點
示意圖。圖/本報資料照片
旅遊保險保額建議
疫情過後國人出國人次快速回升,旅遊期間風險意識同步提升。保經業者觀察,旅遊平安險與旅遊不便險投保量自2023年起明顯增加,近期更因旅遊旺季、匯率等原因帶動出國旅遊人數持續成長,隨着旅遊干擾因素更多,進而推升旅客對保障需求,建議投保可掌握全程、提早、額度到位三大要點。
磊山保經業務總監沈昕妘表示,隨着疫後航班全面復航,旅遊保險的投保率顯著上升,不同於疫情前,如今旅遊干擾的因素更爲複雜,從罷工、極端氣候到航班擁塞,民衆對保障的需求已不再只停留在傳統的旅平險,對旅遊不便險與高階方案的關注度快速增加。
根據金管會資料,2024年非壽險保費整體仍成長超過1成,其中旅遊相關商品需求的上升格外明顯;2024年凱米颱風造成大量航班取消,理賠件數創下後疫情新高,也讓大衆更加意識到提早投保的重要性。
公勝保經北五業務中心事業部負責人程羚指出,近年投保趨勢持續增加,除了因疫情結束後出國人次回升,民衆保險意識擡頭,加上法定傳染病不斷出現,近年知名藝人及網紅出國玩發生意外或生病等消息,也讓很多人開始覺得花小錢換高額保障很重要。
富士達保經臺北一區部業務處經理陳婉真說明,旅遊保險主要分爲兩大類,旅平險以保障「人」爲主,承擔因意外事故導致的身故、失能及醫療費用,亦包含海外旅行期間的突發疾病就醫支出;旅遊不便險則是針對「旅途中」的突發狀況提供補償,包括班機延誤、行李延誤或損失、行程更改或取消與旅行文件遺失等。
在保額規劃上,陳婉真建議,原則是「全程起保、提早投保、額度到位」,以海外醫療來說,至少應規劃新臺幣100至300萬元,若前往醫療費用昂貴的地區,建議拉高至500萬元。
不便險部分,班機延誤可設計每次5,000至1萬元的級距,整體上限2至5萬元以上;若是長程或多段轉機航班,更應提高額度以降低風險。
整體而言,保經業者強調,旅平險保人身風險,旅遊不便險保行程風險,兩者缺一不可,如遇颱風季或罷工期間,愈早投保愈能保障完整,若等到事件公告,往往就已經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