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市場也要進行適老化改造

海凝

“沒有年輕人陪同,哪個同行敢接高齡遊客?”有媒體記者以遊客身份聯繫多家旅行社,諮詢爲年齡70歲以上的老人報團時,得到的回覆大多是無法接待。可以接待的部分旅行社則對老年遊客提出額外要求,例如需簽署免責協議和補充協議、有直系家屬陪同、購買額外保險等。(4月16日《工人日報》)

老年旅遊市場無疑是一片藍海。從人口數據來看,我國已經邁入中度老齡化階段,未來老年人口占比會越來越高。從政策上來看,多個重磅文件提出“大力發展銀髮經濟”,銀髮旅遊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銀髮旅遊專列開啓,爲老年人旅遊提供了更多便利,有機構預測,到2025年末,銀髮旅遊收入有望突破萬億元。

近年來,不少旅遊團是“老年團”,或者成員多爲老年人。相比年輕人,老年人有更多時間外出旅遊,而且他們也有擴大眼界、放鬆身心等需求,這些因素共同支撐老年旅遊市場快速增長。然而,在有形利好措施不斷出臺的同時,還有無形門檻阻礙着老年旅遊市場發展。

門檻之一便是不少旅行社爲老人報團設置了年齡門檻——70歲以上拒絕接待,或者要簽署免責協議、有直系家屬陪同、購買額外保險。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安全風險較高,老年旅客外出旅遊中容易受傷或是發生意外,旅遊機構不願承擔風險;另一方面是收益較少,原因是高齡羣體人均附加消費額往往低於中青年客羣。

因此,要想破除老年人報團時遭遇的“年齡門檻”,關鍵在於降低他們在旅途中存在的各種安全風險,而這需要旅遊行業能夠主動作爲,必要時進行“適老化改造”。例如,在行程安排上避免過度緊湊,提供適合老年人身體狀況的輕鬆休閒路線;在飲食方面,照顧老年人的特殊口味和飲食習慣;在住宿方面,配置適合老年人的設施,如防滑地板、扶手等。

原國家旅遊局於2016年出臺的《旅遊安全管理辦法》規定,經營高風險旅遊項目或者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提供旅遊服務的,應當根據需要採取相應的安全保護措施。對此,有關部門以及行業內部應考慮對“安全保護措施”進行細化,以強化旅行社具體責任。當旅行社做足安全保護文章,就能提高老年人的旅遊體驗,進一步做大旅遊市場蛋糕。

同時,還要強化保險保障作用,爲旅行社降低安全風險。鼓勵保險公司爲老年遊客提供更多保險產品,價格可以根據保險對象的年齡適當調整,以減輕旅行社的顧慮。

鑑於銀髮旅遊關係到老年人羣的養老品質、養老尊嚴以及旅遊消費市場的長遠發展,有必要圍繞銀髮旅遊制定行動方案,對旅遊市場進行更有針對性的“適老化改造”。比如針對部分旅行社、保險公司歧視老年遊客,有必要亮出“組合拳”進行規範,既包括一系列引導性、鼓勵性措施,也包括相關禁止性、懲罰性措施。

進而言之,對旅遊市場進行“適老化改造”,不僅要改造“硬件”,提供服務老年人需求的各種設備、設施,還要改造“軟件”,完善相關的政策、制度,提升愛老敬老爲老的服務意識,將“老有所遊”的理念深植於相關行業、企業的思想和文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