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逆差持續擴大,臺觀光政策受質疑,民進黨被喊話“正視旅遊業困境”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臺灣旅遊逆差持續擴大,無論是出入境人次還是消費金額,都呈現惡化趨勢。去年境外旅客來臺目標從1200萬下調至1000萬人次仍未達成,今年“交通部”又以1000萬人次爲目標,令島內輿論備感懷疑。

據臺“交通部觀光署”統計,2024年全年島內出境人次有1684.9萬,來臺灣的入境旅客卻只有785.7萬人次,相差899.2萬人次,旅遊產值逆差約爲6922億元(新臺幣,下同),均創下新高。

臺灣《中國時報》24日報道稱,臺灣向來是出境人次多於入境人次,2020年起島內旅遊業受到疫情重擊,2022年底解封后,臺民衆開始報復式出境遊,但入境市場卻沒有以同樣幅度回暖,導致出入境旅遊人次逆差情況越來越嚴重。2024年臺灣民衆出境遊的五大目的地依次爲日本、中國大陸地區、中國港澳地區、韓國和越南;境外遊客赴臺的五大來源則爲日本、港澳地區、韓國、美國與菲律賓,日本遊客僅略多於港澳地區旅客。日本持續排在臺灣人最愛旅遊的目的地榜首,去年島內約600萬人次赴日,日客赴臺則約130萬人次,相差470萬人次,人次逆差佔整體市場一半以上。

報道稱,以2023年的公開數據推算,入境旅客在臺人均消費41590元,按785.7萬人次計算,產值約爲3267.7億元。臺灣民衆出境遊平均每趟花費60481元,按1684.9萬人次計算,總花費約10190億元。也就是說,臺民衆出境消費額比境外旅客來臺多花6922.3億元。

臺媒分析稱,島內民衆偏愛出境遊的原因之一在於當地旅遊出現疲態。2024年島內旅宿業出現房價高、景點重複性高、墾丁等主要景點人氣衰退等問題。許多旅遊業者坦言,信息開放時代,東西好不好、貴不貴,上網一搜便知,消費者都看在眼裡,臺灣旅遊業有很多要學習改進的地方。

臺灣《聯合報》24日稱,南投縣長許淑華針對旅遊逆差不斷擴大的問題表示,前幾年因爲疫情島內旅遊業整體萎靡,再加上少了大陸游客,現階段全臺旅遊業者非常辛苦,甚至面臨關門倒閉的風險。旅遊是臺灣的重要產業,爲避免出現倒閉潮,當局應正視旅遊業的困境,拿出更清楚的旅遊觀光政策,帶動旅遊業的發展。

臺灣靜宜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黃正聰稱,今年“交通部”繼續以1000萬人次爲目標,但還沒看到更積極的手段,陸客市場仍是個不穩定因素,面對“新南向”國家也沒有突破,許多旅行社甚至認爲目前的政策是不進反退。黃正聰舉例稱,“觀光署”去年說看好印度市場,但目前臺灣、印度連直飛航班都沒有,何況市場需要長時間培養,印度短時間內無法有太多貢獻。

臺灣中華優質旅遊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奇嶽表示,當局2008年開放陸客來臺旅遊後,人次年年攀升,到2015年創下單年418萬人次新高,當年也是首度有破千萬旅客來臺,並持續到2019年。他認爲,陸客消費力高且能惠及各行各業,沖人次又衝消費力,可謂面子、裡子都有,盼當局不要輕視。(李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