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逝世當天製作石膏遺容,意外粘下20根鬍鬚,如今列爲一級文物
魯迅逝世當天製作石膏遺容,意外粘下20根鬍鬚,如今列爲一級文物
導語:1936年10月19日,我國著名文學家魯迅先生離開了人世。得知消息,上海市各界羣體都趕來追悼。與此同時,大中小學生爭相緬懷魯迅,文化名流也都來題詞。魯迅人生坎坷,他出生在浙江紹興,小時候就嚐盡了心酸。魯迅本來家境殷實,誰知後來卻沒落了。無奈之下,他只好出外謀取生計。
青年之時,魯迅去往了日本留學。在書籍中,他大方袒露了自己的早期理想,那就是要學醫救人。在封建農村,庸醫害死了太多人。去了日本仙台醫學院後,魯迅卻發現了另一個真相。對於精神麻木的國人來說,僅僅擁有強健的體魄,這顯然是不夠的。於是,魯迅放棄了學醫之路,轉而從事文藝創作。
回國之後,他得到了北洋政府的任用,還被北京大學聘用。之後,他又開始支持革命人士,並以自己的筆觸搖旗助威。在魯迅筆下,我們看到了孔乙己,祥林嫂,阿Q這類封建底層人物。雖然辛亥革命推翻了大清朝,但是那些精神枷鎖還束縛着人民。在十幾年的寫作生涯中,魯迅漸漸有了新的感受。他對中國的未來也開始充滿希望。身爲民族先驅,魯迅在人們心中有着極高的地位,朋友們都極其欽佩他。
魯迅離世當日,日本友人奧田杏花專門趕來。奧田杏花是一名雕塑家,他最後看了魯迅一眼,便萌生了爲魯迅做石像的想法。經過魯迅家人的同意,他連夜爲魯迅製作了石膏。不過,當他撕下石膏的時候,魯迅先生的鬍鬚竟然也被粘了下來。奧田杏花深感抱歉,魯迅家人卻並沒有責怪。時間飛逝,一晃數十年過去了。如今,這尊石膏面容被上海市博物館收藏了起來。在觀賞之時,遊客們還好奇的數了數。他們發現居然整好有20根鬍鬚。值得一提的是,因爲有了魯迅先生的鬍鬚,這石膏面容也被列爲了一級文物。
結語;新中國成立後,魯迅被毛主席讚許爲人民的作家。之後,魯迅的作品大量被列入教材裡邊。無論是那一代人,我們都拜讀過魯迅先生的文章。這些文章雖然拗口晦澀,但是卻滿含深情。對於魯迅來說,他並不是一個嚴肅的人。可惜,在那樣一個窘迫困苦的年代中,只有最無情的批判,才能警醒炎黃子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