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學者籲制定「維護國家統一法」 納入「迫害統派罪」
隨着兩岸緊張情勢不斷升高,中國大陸再度傳制定《維護國家統一法》的呼聲。圖爲201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中共建政70週年大閱兵。(美聯社)
隨着兩岸緊張情勢不斷升高,大陸再度出現制定《維護國家統一法》的呼聲。廈門大學法學院教授魏磊傑指出,民進黨正如火如荼以不碰觸《反分裂國家法》劃定的紅線方式推進「柔性臺獨」,昔日以「反獨」爲重的《反分裂國家法》已不足以因應民進黨長期執政的兩岸變局,大陸需制定更具執行面向的綜合性法律—《維護國家統一法》。
2016年前總統蔡英文上任後,大陸內部就不斷出現過制定《維護國家統一法》的聲音,但官方均未正式迴應,而今再有學者呼籲北京當局制定《維護國家統一法》值得關注。
根據廈門大學法學院官網資料,魏磊傑研究領域爲民法基礎理論、婚姻法、工程法學以及轉型中國的法治與國家治理。魏磊傑曾是政大法學院訪問學人,今年2月曾來臺客座研修。
魏磊傑近日大陸網路媒體《觀察者網》發表題爲「特朗普2.0時代是解決臺灣問題的最佳時機嗎?」的長文指出,2005年3月中共人大通過《反分裂國家法》有其推出的歷史背景,當時陳水扁大走「暴衝臺獨」路線,企圖大搞「正名制憲」烽火兩岸。
但當年國、親、新三黨相對團結,尚可在臺灣內部形成制衡力量。這部立法猶如反獨備案,更像是一種非常情況下不得不的被動因應。
魏磊傑表示,20年後兩岸關係比之當年已判若天淵,就國共關係論,2005「胡連會」時對「九二共識」的堅定立場在如今的國民黨內部早已態度成疑。
就執政的民進黨來說,雖然「法理臺獨」的主張日趨微弱,但以不碰觸《反分裂國家法》劃定的紅線方式進行的「柔性臺獨」卻如火如荼。在此情勢下,當昔日以「反獨」爲重的原則性、宣示性的《反分裂國家法》已不足以因應民進黨長期執政的兩岸變局,勢必迫使中國大陸要化被動爲主動。
魏磊傑稱,大陸需要制定更具執行面向的綜合性法律,而《維護國家統一法》的蓄勢待發,無疑是要爲最終統一取得更爲堅實且更具操作性的法律依據。他爲此提出制定該法時應秉持的三個層面立法導向:
一、對於迴歸後臺灣居民享有的權利,完全可以參照《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的規定進行具體列明,以最大可能減少未來治理臺灣社會所遭逢的心理阻礙;
二、民進黨一黨獨大,不排除臺灣部分黨派會轉而投向大陸,爲迴歸後的臺灣政壇重新佔據優勢地位而提前佈局。《維護國家統一法》應留足相應的制度空間,以有效「迴應」這些可能的訴求;
三、民進黨執政後,接連祭出「反統戰」組合拳,大陸有必要把「迫害統派罪」寫入《維護國家統一法》。
魏磊傑最後強調,除軍事準備、戰略準備以及統一前後方方面面的準備外,中國大陸更需要的是戰略決心與政治意志的準備,讓隨時可以統一成爲普遍共識,才能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早日實現提供實質助力。
蔡英文上任後,2017年2月8日在國臺辦例行記者會上,日本《讀賣新聞》曾提問大陸是否已在研議《維護國家統一法》?當時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僅表示,《反分裂國家法》在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行徑、維護臺海和平穩定、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蔡英文第二個任期,2020年12月16日在國臺辦例行記者會上,新華社提問大陸是否可能推出《國家統一法》?當時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重申,「我們將採取各種必要措施,堅定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堅決地粉碎任何臺獨分裂圖謀,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