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學者:賴清德執政、兩岸等五大困境 大罷免後更嚴重
上海涉臺學者嚴安林認爲,賴清德總統面臨的五大困境較之前更加嚴重。圖爲賴總統10月31日赴新竹湖口營區主持「陸軍裝甲第五八四旅聯兵三營換裝M1A2T戰車成軍典禮」。(歐新社)
對於當前中美博弈與臺海未來,大陸涉臺學者表示,在「大罷免」失敗後,賴清德面臨內部「執政」與美國「疑賴」雙重困境。在中美博弈背景下,美國未來仍可能進一步加強對臺滲透、壓榨,防範藍白合作,加緊「榨臺遏華」。
綜合中新社、中評社報導,全國臺灣研究會2025年學術年會11月1日在安徽宣城舉行。圍繞「準確把握形勢 積極應對變局」主題,60餘位大陸涉臺研究專家、學者與會,圍繞「大罷免」後臺灣民意及政治生態走向、涉臺國際因素的新變化和新特點、應對兩岸關係演進的新論述和新辦法等議題展開討論。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嚴安林表示,「大罷免」大挫折後,賴清德所面臨的五大困境較之前更加嚴重,主要包括:「朝小野大」的「執政困境」、涉及黨內權力分配的「派系掣肘困境」、2026年地方選舉民進黨「候選人提名困境」、「兩岸困境」與川普政府「疑賴困境」。
其中,執政困境方面,嚴安林稱,「大罷免」居然遭遇大挫敗,且加深了藍白合作程度,也加劇了賴的「執政困境」。
在「疑賴困境」上,嚴安林分析指,賴清德政府與川普政府官員溝通不是很順暢,「關係平平」,其中有幾個原因:
一、川普個人對臺灣重要性認識不足。川普對中國大陸則是相當重視。而他對美國任何政策的個人把控度高,特別是他在意的政策,導致川普政府中即使是「親臺」官員也難以做出「親臺」的重大決策;
二、川普對臺灣情況的認知,比如他確信臺灣的半導體產業技術是盜竊於美國;
三、賴清德對吳釗燮等國安團隊的不信任,授權不足;
四、美方對賴清德「信任不足」,擔心「不可控」。
嚴安林提到,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6月5日應約同美國總統川普通話,通話中有關「臺灣問題」的表述跟以往已經不太一樣,以往中方強調一箇中國原則,美方強調奉行一箇中國政策。嚴安林說,這次強調:「美國應當慎重處理臺灣問題,避免極少數『臺獨』分裂分子把中美兩國拖入衝突對抗的危險境地。」
嚴安林指出,其中關鍵詞有二:一是極少數「臺獨」分子,顯然是指賴清德,不是整個民進黨;二是中美之間假如發生直接「衝突對抗的危險境地」,對美方不利,也是川普不希望看到的結果。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彭維學認爲,民進黨當局推動「大罷免」失敗,氣勢受挫,但選民基礎沒有潰散,「反中抗中」、「倚外謀獨」的企圖沒有改變;在中美博弈背景下,美國未放棄操弄「臺灣牌」,未來仍可能進一步加強對臺滲透、壓榨,防範島內藍白合作,加緊「榨臺遏華」。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嚴安林稱,賴清德對吳釗燮等國安團隊不信任,授權不足。(圖/取自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