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秀燕看臺灣經濟困境:關稅若超過10%是重大危機
三三企業交流會今日舉辦例行月會,三三會邀請臺中市長盧秀燕(圖)出席專題演講,她演說中批評現在的執政者重政治、輕民生,不當問題解決者,而當個麻煩製造者。記者許正宏/攝影
臺中市長盧秀燕今(16)日受邀出席三三企業交流會演講,她指出,臺灣當前經濟面臨「關稅戰」、「匯率戰」、「能源危機」三大困境,正陷入「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其中在關稅部分,她說,「一旦我們(臺灣)的關稅談判超過10%,是一個重大危機」。
盧秀燕解釋,臺灣的地理條件與產業結構與他國不同,「不能見到別國30%,我國20%就覺得很高興」,原因在於臺灣多數產業利潤率低於10%,在全球競爭下利潤微薄,甚至不少產業只有「毛三到四」(毛利3%到4%),若未來關稅談判的結果,是臺灣要被課徵的關稅超過10%,將導致許多企業面臨重大的生存危機,因此,她認爲政府要積極談判、還要有腹案,應該積極溝通,並引導人民和企業。
她並意有所指地說,賴政府看起來不打算在7月底之前揭曉臺灣談判的結果,「應該不希望7月26日揭曉,大家懂我意思」,她話中有話,「之前還丟盔棄甲、送了很多東西(禮物)出去,那政府有沒有談判能力?」但她表示,無論賴政府開箱的結果爲何,政府都應該要做好準備來幫助企業與人民,「態度很重要」。
除了關稅戰外,盧秀燕認爲臺灣經濟另一困境是匯率。她今天呼應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的說法,指出「匯率比關稅更嚴重」,新臺幣兌美元匯率近期已從32元升值至29.3元,若匯率升值若與高關稅同時發生,將對產業是雙重夾擊,「現階段因爲有關稅的問題,兩者更不能同時發生」。
至於能源危機,盧秀燕認爲,現在的政府能源政策已從產業協助者變成問題製造者,導致臺灣產業發展失調、能源供應不足且不穩定,再加上這個國家的能源政策有意識形態,導致現在的電網即使投入5000多億元預算要建構「韌性電網」,結果卻非但沒有韌性電網,「而是一種危險的、不穩定的電網」。
盧秀燕還說,爲彌補能源缺口,地方政府就被迫增加燃煤發電,導致燃煤使用量回升、加劇空污問題,危害民衆身體健康。她還以臺中爲例,指出臺中火力發電廠燃煤使用量曾從每年1500萬噸降至1200萬噸,但現在面臨挑戰。
盧秀燕今天以「臺中繁榮模式:盧秀燕拚經濟心法」爲題,出席三三會7月例會並進行演講,她說明臺中有許多重點的產業聚落,包括半導體與光學、精密機械與工具機、自行車與電動車、風電能源、航太與無人機、AI產業,指標企業則涵蓋臺積電、大立光、巨大、美利達等。
中華民國三三企業交流會今天在臺北美福飯店舉辦例行月會,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右)邀請臺中市長盧秀燕(左)出席專題演講。記者許正宏/攝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