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蠵龜「拿鐵」受困消波塊 歷經190天照護 9/18重返大海
海生館18日上午將在屏東後灣野放綠蠵龜「拿鐵」。圖爲過去野放綠蠵龜情況。(本報資料照片/羅琦文屏東傳真)
海生館11日攜手高雄市政府、海巡署、海洋保育署及屏東後灣在地居民,共同在後灣沙灘舉辦欖蠵龜野放活動。18日上午9時30分,同樣將在後灣沙灘野放另一隻綠蠵龜「拿鐵」,海生館邀請大家一起參與海龜野放活動,見證康復海龜重返蔚藍大海的重要時刻。
海生館表示,上週野放的欖蠵龜年齡階段爲青少年,是今年3月19日在高雄梓官因拖網誤捕,經海洋保育署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救援組織網通報,並在市府與海巡署協力下,順利送抵海生館進行收容與醫療救治。
海生館在檢查過程中發現,這隻欖蠵龜口腔內卡有一枚長約3.5公分的魚鉤,經獸醫師取出魚鉤,並經長期細心醫療照護,健康狀況良好,終於能夠重返大海。
海生館表示,海龜可能在各種漁業活動中被意外捕獲。不同漁業的作業方式如拖網、流刺網或延繩釣等,會導致不同的誤捕與態樣死亡狀況,例如拖網造成溺死比例較高,流刺網纏繞傷害較常見,延繩釣則以誤吞魚鉤爲主。民衆若在海岸或海上發現受傷海龜或是漁民作業捕獲海龜,請立即撥打海巡署報案專線「118」通報,讓海保救援網能第一時間展開救援行動。
海洋保育署表示,18日將野放的綠蠵龜「拿鐵」是一隻2019年在小琉球有目擊回報記錄的成熟母龜,牠每一筆目擊動態皆展示在TurtleSpot Taiwan(海龜點點名平臺)。2025年3月牠不小心受困在消波塊中,由於其背甲鱗片有破損、臉部有乾酪樣,經海保救援網跨海送至海生館收容,在190天的收容後,終於恢復健康,即將重返牠熟悉的海洋懷抱。
海洋保育署提醒,參與野放海龜現場請務必遵守工作人員指示,勿超越活動管制線,與海龜保持3公尺以上距離,歡迎拍照及攝影,但請勿使用閃光燈、平靜目送不吶喊喧譁、不攜帶寵物,若有寵物請抱起或系妥握穩牽繩,讓海龜平安、順利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