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委也不滿!特別預算4100億「農漁業僅180億元」

針對美國對等關稅,除在野黨不滿意,民進黨內也有異音,今(30)日多位民進黨立委開記者會表示,4100億元的特別預算中農漁業的支援卻僅編列180億元,難以反映政策的公平性與農業的國安戰略地位,呼籲擴大農業補貼規模。(黃敬文攝)

針對美國對等關稅,除在野黨不滿意,民進黨內也有異音,今(30)日多位民進黨立委開記者會表示,4100億元的特別預算中農漁業的支援卻僅編列180億元,難以反映政策的公平性與農業的國安戰略地位,呼籲擴大農業補貼規模;綠委蔡易餘直言,過去光美豬問題就投入百億元,只編180億元根本不敷使用,「等錢下來,農民早就撐不住」。

民進黨立委蔡易餘、陳冠廷、劉建國、王美惠、陳俊宇、何欣純、鍾佳濱、陳亭妃今日共同舉辦「關稅衝擊迅速 農漁業預算應擴大規模強化國際競爭力」記者會,呼籲政院再擴編特別預算中針對農漁業的支持預算。

蔡易餘表示,美國是臺灣農產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場,2024年出口總值高達8.9億美元,佔整體出口比重17.6%,主要產品涵蓋蝴蝶蘭、毛豆、鬼頭刀、茶葉與水果等高附加價值作物,一旦美國加徵高關稅,不僅衝擊外銷收益,也將使農民價格崩跌、產地收購受挫,「從880億變4100億,農業卻一毛未加,這樣怎麼對得起農民?」

綠委王美惠呼籲,關稅談判應重視糧安與食安,目前規畫補貼180億元的規模,要農業應對關稅衝擊遠遠不足,尤其農業產品多半保存期短,受影響程度更大,而關稅的農業談判,也可能涉及我國糧食安全國安問題與食安問題,不是單純農民生計問題,政府一定重新檢討,並謹慎處理。

綠委陳冠廷分析,農業不像製造業可以快速轉單,面對檢疫、冷鏈、生產週期等多重障礙,政府若仍用「通案補助」方式處理,只會讓基層農民因配合不上時程而自動退出國際競爭,應比照經濟部模式,設立農業推進專案,提供彈性、即時、專人協助的「組團參展」制度,「不能每次都讓農民自費硬撐政府沒做的事」。

劉建國呼籲,政府要有更長遠與完整的產業輔導策略,特別是針對具有出口潛力的品項,「否則過去花10年打開的市場,關稅一來可能3個月就全被關上。」

綠委鍾佳濱強調,毛豆與黃豆產業將首當其衝,其中中國毛豆若無法出口美國,恐改銷日本,擠壓臺灣出口空間,而進口方面,若美國黃豆、玉米、小麥價格崩跌,反而會拉低國內飼料成本,影響養豬業與加工市場,「不是單一補貼就能解決,要用產業轉型思維應對出口與進口雙向衝擊。」

綠委陳俊宇指出,南方澳的鬼頭刀有7成外銷美國,現正值出口旺季,若關稅突變,勢必重挫產值,建議中央應全額補助漁船冷凍與衛生設備升級,同時擴大海外行銷活動,協助漁業建立新通路、降低單一市場依賴。

綠委陳素月認爲,彰化在花卉、豬隻、水稻等產業均爲全國前段班,但此次特別條例農業僅分得180億元預算,顯然與農業的戰略價值不符,呼籲農業部應設立關稅衝擊專案小組,研擬具體產業應變與轉型方案,並重新檢討預算分配,才能避免農民成爲無聲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