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委籲國安局研擬「反情報接觸指引」 強化我國防諜制度設計

▲民進黨立委陳冠廷。(圖/立委陳冠廷國會辦公室提供)

記者詹詠淇/臺北報導

立法院國防外交委員會委員陳冠廷今(15日)質詢國安局長蔡明彥時指出,近年共諜案件頻傳,案件數量增加不應被誤解爲偵防量能的提升,而應正視制度漏洞與防護缺口。他強調,政府不該僅以案件數做爲成效指標,而要建立起防止滲透與誘導的整體機制。

陳冠廷表示,近年媒體報導中共滲透臺灣的案例層出不窮,從國安會、外交部、憲兵到海軍海鋒大隊、學術單位,接觸途徑愈加多樣化。「共諜事件成長不代表偵防能力變強,就像房屋漏水,不能說接了多少水,而是要從根本解決水管破洞的問題。」陳冠廷認爲,與其事後偵辦,不如從制度上建立「反情報接觸」的預防規範,讓各部會在遇到可疑接觸時有一致的應對標準。

陳冠廷建議,由國安會統籌政風單位、調查局等相關部會,研擬「反情報接觸指引」,做爲跨部門協作的作業依據。他強調,這不需要重新發明制度,而是要整合現有能量,補足制度之間的縫隙,確保第一線人員面對疑似滲透或情報接觸時,有清楚的行動準則可循。

陳冠廷以美國國防反情報與安全局(DCSA)發佈的《Personal Contact / Suspicious Contact Reporting Guidelines》爲例指出,美方透過制度化的通報與防範機制,讓公務人員與機構清楚瞭解如何辨識、應對可疑接觸,這樣的「制度設計」比單純強化偵辦更能有效提升整體安全韌性。臺灣應參考國際做法,制定屬於自身體制的版本。

最後,陳冠廷強調,反情報防護並非國安局一個單位的責任,而是國家安全系統的共同工程。他呼籲國安會應儘速就「反情報接觸指引」進行研擬,建立預防性、前瞻性的防諜體制,讓「防漏」的能力真正優於「補漏」。

▼國安局長蔡明彥。(圖/記者湯興漢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