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網民批評抗戰電影《南京照相館》遭禁言 胡錫進:明顯是漢奸言論
大陸近期上映的抗日曆史影片《南京照相館》, 有大陸網民批評是「仇恨教育」、「導致孩子心理不健康」,反遭平臺禁言。圖/紫荊網
多名大陸網友被指「陰陽怪氣」攻擊抗戰電影《南京照相館》遭平臺禁言後,《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發文稱,一些對《南京照相館》的批評是明顯漢奸言論;大陸官媒也評論稱有網友「裡應外合、大搞輿論戰」。
港媒《明報》報導,今年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80週年,有多部抗戰題材的愛國電影上映,但其慘烈血腥情節在多個社交平臺引發熱烈討論,出現「不要仇恨教育」、「導致孩子心理不健康」等「與主旋律不和諧」的論調。這些電影中,以《南京照相館》受到最多討論,上映12天票房已破17億元人民幣。
新浪微博官方帳號「圍脖俠」4日發文稱,多名用戶搬運「陰陽怪氣」的「同質化有害言論」,藉此攻擊嘲諷愛國題材電影,因違反法律法規和社區公約有關規定,目前均已處於禁言狀態。
胡錫進5日也在微博發文稱,網上對《南京照相館》的批評,「其中一些是明顯的漢奸言論或有嚴重錯誤」。
他舉例稱,比如藉評《南京照相館》指控中國社會鼓動對日仇恨,或者宣揚日本右翼對南京大屠殺的觀點等,「對那樣的言論必須打擊」;不過胡錫進也指出,《南京照相館》只是1部電影藝術作品,對這部片子應當可以進行正常的文藝批評和公共討論,要防止將這種討論中的批評過度政治化。
他說,「不能只要有人批評它,無論是批評的什麼,就指批評者不愛國。不能把喜歡還是不喜歡這部電影,當成是否政治立場堅定的鑑別。」
胡錫進認爲,今年是中國抗戰勝利80週年,必然會有相關的紀念作品出現,這是文藝規律,也是歷史正義,這本來就自帶一些政治性。但他認爲,不應無限放大圍繞《南京照相館》電影本身的政治性,要保留圍繞這部電影藝術和市場屬性部分的討論空間。
胡稱,「從政治角度罵這部電影是很噁心的行爲,帶節奏發起這樣的水軍很可恥。只許說好,不許說缺點和問題,則是另一種極端。那樣的傾向,同樣會偏離我們社會目標的主線。」
中共北京市委機關報《北京日報》則發表評論稱,縱觀被禁言「大V」的相關博文,不僅陰陽怪氣,而且話術一致,比如將批判法西斯主義污衊「反日」、「宣揚仇恨」,諷刺踊躍觀影的中國人「暑假沒錢去日本玩」等。
文章批評道,「這些論調惡意滿滿,看似毫無邏輯,其實目的明確,就是將愛國題材電影以及民衆樸素的家國情懷狹隘化、標籤化、污名化,進而推翻歷史和法律定論,將侵華日軍的滔天罪惡一筆抹殺。」
該文質疑,相關批評話術並非原創,中國境外網路也不乏相同文案,「這些博主到底是從哪裡搬運來的?爲何步調如此一致? 裡應外合、大搞輿論戰的味道,着實難以遮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雖早已結束,但圍繞於此的輿論戰、宣傳戰、文化戰始終在繼續。」
大陸官媒《環球時報》7月31日也發表題爲「堅決反對一些人網暴《南京照相館》」的社評稱,《南京照相館》遭到網路暴力,並批評此類網暴歪曲歷史,將銘記歷史污名化爲「仇恨教育」,是「歷史虛無主義」的最新變種,懷疑「是否有境外對華認知戰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