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特丹港罷工行動遭法院下令暫停至週五 後續發展關係運價走向
▲鹿特丹港罷工危機尚未解除。(圖/取自鹿特丹港官網)
記者張佩芬/綜合報導
歐洲最大港鹿特丹上週發生的罷工行動,本週一遭法院下令暫停至週五,使得罷工危機暫時解除,但週五限期前勞資雙方能否達成協議,真正解除罷工危機還有待觀察;不過海運界高階指出,罷工如果持續,有可能讓進入市場淡季,運價低迷的歐洲線,有機會調升或穩住運價。
業界分析,歐洲線運價近兩年相較於美國線都顯得低迷,主要是因爲歐洲線使用的多數是兩萬箱(20呎櫃)級的超大型貨櫃船,單位成本低,運價有本錢壓低,另船噸供給過剩也讓運價不易拉昇。
根據上海航運交易所每週五公佈的貨櫃運價指數(SCFI),今年1月24日歐洲線每箱運價爲2147美元,3月28日降到1318美元,6月27日市場進入旺季,有2030美元,9月26日降到今年穀底價971美元,本月10日是1068美元,與去年10月11日的2024美元相較,是腰斬價,也是低於成本的運價。
其實歐洲港口經常有罷工、塞港,或因天候影響裝卸或內河運輸問題,但今年都未見這些問題刺激運價明顯回升,倒是這次鹿特丹罷工事件特別受到關注,因爲該港是歐洲最大港,也是最大貨櫃港,今年上半年貨櫃裝卸量約700萬箱,名列全球第11大貨櫃港。
該港的國際綁紮服務公司(International Lashing Services)和馬特蘭航運服務公司(Matrans Marine Services),這兩家公司承接了碼頭運營公司的外包業務,上週三兩公司與工人新集體勞資協議的談判陷入僵局,引發罷工,鹿特丹法院裁定本週一早上7點復工,要勞資雙方重上談判桌,但如果談判本週五前未能達成協議,罷工可能會在週五早上恢復。
鹿特丹港務局表示,罷工的影響將持續數週,目前堆積的貨物,估計要到10月底才能清除完畢;截至週一,約有25艘貨櫃船在荷蘭海岸等待,如果週五恢復罷工,延誤狀況可能會延長到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