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首顆海風海浪探測衛星 命名爲「媽祖號」

▲大陸首顆海風海浪探測衛星命名爲「媽祖號」。(圖/翻攝福建日報,下同)

記者陳冠宇/綜合報導

近日在福建舉行的第十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上,大陸首顆海風海浪探測衛星被正式命名爲「媽祖號」。該衛星計劃於2027年發射,爲即時監測海洋風浪狀況,及展開海洋和氣象預報、促進海洋資源開發、服務海洋防災減災提供技術支援。

「媽祖精神的核心是立德、行善、大愛,在海洋方面體現的是海上救災」,大陸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原主任林明森表示,海洋衛星具有高、快、寬、全優勢,能夠進行大量多要素的探測,在海洋防災減災中可發揮重要作用。

陸媒形容,近年來,媽祖文化正在融入大陸國家層面的海洋治理與發展實踐。今年7月,大陸氣象局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發佈全民早期預警中國方案「媽祖(MAZU)」。「MAZU」四個英文字母,分別對應多災種(Multi-hazard)、預警(Alert)、零差距(Zero-gap)和普惠(Universal)的首字母。

前不久,在北京舉行的第十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新聞發佈會上,大陸自然資源部發言人表示,將進一步深化媽祖文化等海洋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深度、廣度,推廣「媽祖.生態」「媽祖.海嘯」海洋衛星延伸模式,建立健全海洋文旅產業體系,打造海洋經濟新的增長點。

2009年,媽祖信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爲中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遺產。對此,德國漢學家卜松山說,媽祖信俗被列爲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因其在文化保護方面的重要意義,更因其促進和平交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