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8% 綠色能源成關鍵

陸上半年投資向新發力綠動未來穩投資擴消費促轉型惠民生。圖爲山東省萊州市海域海上風電項目。(新華社)

大陸央視16日報導,今年上半年中國大陸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8%, 其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投資增長22.8%。經濟綠色轉型帶來新需求,成爲投資市場重要發力點。

在內蒙古赤峰全球最大的綠氨生產基地,首期專案已投運,整個項目設計產能將超過百萬噸,這個項目很像一個超級綠色消化系統,將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消化成零排放的綠氨,這些綠氨將使用在交通物流以及化肥生產等領域。

本次投產的綠氨專案由民營企業投資建設,也標誌着中國大陸綠色氫氨產業邁入規模化商業營運,推動風電太陽能資源當地語系化消納成綠氨產品。

內蒙古赤峰遠景綠色氫氨專案工廠廠長鄧運輝稱,綠氨是藉由風電太陽能電解水當中的氫,然後加上空氣中的氮氣,從而來合成氨。傳統上能源是透過挖掘和勘探,未來是通過這樣的工廠製造出來。

在項目現場,一輛滿載綠氨的罐車緩緩駛出園區奔赴市場,這個項目還獲得了全球首張ISCC可再生氨證書,爲綠氨產品打開了國際綠色能源市場。業內預計,綠氨帶來全球市場需求將達到2億噸。

內蒙古赤峰遠景綠色氫氨專案運營技術經理賈軍說:「我們選擇赤峰的目的之一,是因爲它離錦州港碼頭非常近,未來肯定是打開一個國際市場,像日韓歐洲都可以經過船運進行銷售。」

在新疆哈密,國家第二批「沙戈荒」大型風電太陽能基地建設重點專案——中國能建1500兆瓦「光(熱)儲」一體化基地專案近日完成219米高的吸熱塔封頂。專案總投資46.96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150兆瓦光熱電站是新疆最大的單體光熱項目,整合約73萬平方米定日鏡與百萬千瓦級太陽能組件,實現儲熱型光熱與太陽能的深度耦合。

中國能建中電工程西北院專案經理俞華稱:「項目預計2026年9月投產,年發電量29億千瓦時,可供580萬個家庭一年的用電。項目建設的第二代光熱電站最大化利用了儲熱空間,提升頂峰調節能力,是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傳統能源的有力手段。」

當大陸國內需求從「有」到「優」、從「量」向「質」躍遷,投資方向也在同步校準,聚焦智慧製造、數位基建、綠色能源等潛力賽道。上半年,大陸全國合計發行地方政府債券超5.5兆元,同比增長57%,有效帶動投資規模增長。政府通過標準引導、財稅激勵等手段,讓企業敢於將資金投向那些技術成熟、前景可期的明日之星。讓穩投資、擴消費、促轉型、惠民生形成鏈條,推動更具韌性的高品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