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之行 不止所見”2025全球影像創作計劃截稿延長至9月15日 邀全球創作者定格北京城市副中心綠色脈動
來源:環球網
爲給全球創作者留出更充裕的創作與投稿時間,深度捕捉並全景呈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綠色魅力,“綠色之行 不止所見”2025全球影像創作計劃截稿日期由原定的8月10日延長至9月15日。活動主辦方呼籲全球影像愛好者繼續舉起鏡頭,以光影爲筆,講述北京城市副中心可持續發展的生動故事。
活動背景:綠色發展與影像力量的深度聯動
據瞭解,“綠色之行 不止所見”2025全球影像創作計劃於2025年7月1日正式啓動,由北京市委網信辦指導,通州區委宣傳部、通州區委網信辦主辦,環球網支持,是“2025第四屆中外網絡名人主題國際傳播活動”的核心環節。
作爲北京城市副中心首次面向全球發起的影像創作盛事,活動以影像爲核心媒介,聚焦副中心生態治理、綠色建設等實踐成果,旨在邀請全球創作者用鏡頭挖掘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鮮活案例,向世界展現“綠色中國”的立體樣本。
創作方向:四大維度解鎖副中心“綠色基因”
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近年來在生態治理、低碳發展、綠色空間建設等領域成效顯著,活動明確四大創作方向,供全球創作者參考:
1.綠色自然生態之美:聚焦大運河5A級景區、城市綠心森林公園、運河西岸、路縣故城遺址公園、減河公園等標誌性生態空間,可記錄生物多樣性保護、溼地修復、大運河兩岸發展等場景,例如拍攝大運河沿岸候鳥棲息、城市綠心“千年銀杏”與現代園林共生畫面,定格自然與城市的和諧共鳴。
2.綠色低碳生活實踐:挖掘綠色建築(北投大廈、三大文化設施)、智慧交通(綠心無人駕駛接駁車)、循環經濟(再生水利用工程)、城市綠道等領域創新成果,也可跟拍市民垃圾分類日常、辦公大樓光伏屋頂發電場景,展現“低碳”融入城市肌理的細節。
3.綠色人文生態故事:關注副中心居民、生態守護者、城市規劃者等羣體,講述其與綠色發展的聯結,如拍攝運河“護鳥人”記錄鳥類種羣變化、城市綠心建設者改造工業遺址的歷程,以人文視角詮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4.綠色未來城市圖景:結合智慧城市技術(副中心政務服務中心、城市大腦)、新能源應用(氫能大巴、新源勁吾公司相關場景)、人工智能(AI機器人應用)等,通過影像暢想副中心“零碳城市”“海綿城市”的未來形態,呈現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創新構想。
參與範圍:面向全球所有關注者 同步聯動“北京範兒”短視頻大賽
本次影像創作計劃參與門檻低、覆蓋範圍廣,自7月1日至9月15日截稿前,中外網絡達人、高校學生、在華留學生、短視頻創作者、攝影愛好者及廣大市民朋友、小朋友,均可參與創作。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活動將與“北京範兒”短視頻大賽同步開展,創作者可圍繞“綠色之行 不止所見”主題,從綠色產業、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築、綠色生態、綠色文化等角度切入,取景地既可爲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域),也可將自身拍攝的其他國家同類型地標作爲對比素材。
徵集信息與作品要求:多平臺發佈+指定郵箱投稿 格式畫質有明確標準
(一)參與方式
1.作品發佈:將創作完成的作品發佈至Instagram、Facebook、抖音、視頻號、新浪微博、快手、小紅書等新媒體平臺,並添加話題詞#綠色之行不止所見##北京範兒#。
2.投稿步驟:將作品高清原稿、發佈鏈接、發佈平臺截圖,連同個人信息(需完整填寫)一併發送至活動指定郵箱:lvsezhixing@huanqiu.com。
(二)作品要求
1.短視頻:時長5分鐘以內,MP4格式,1080P及以上高清畫質,聲音清晰穩定
2.攝影作品:JPG/TIFF 格式,分辨率≥300dpi。
3.通用要求:必須爲原創作品,版權歸創作者所有,主辦方擁有作品使用權。
活動價值:多語種多渠道傳播 讓世界讀懂中國綠色密碼
據活動主辦方介紹,本次全球影像創作計劃不僅爲全球創作者提供了與國際平臺接軌的展示機會,更將依託環球網等媒體矩陣,通過多語種、多渠道進行全球傳播,讓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綠色實踐成爲世界觀察中國“雙碳”目標落地的鮮活窗口。
無論是大運河千年文脈與現代生態治理的“古今對話”,還是智慧城市技術與自然保護的創新融合,都將通過鏡頭轉化爲跨越文化壁壘的“綠色語言”,向世界傳遞中國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決心與智慧。
目前,活動投稿通道持續開放中,呼籲全球影像愛好者儘快行動,用手機、相機記錄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綠色魅力與活力!說不定,你鏡頭下的作品,將成爲全球觀衆認可的“年度綠色佳作”。一場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的綠色故事,正等待你的鏡頭開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