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前財長:地方債風險降溫

面對經濟下滑背景,大陸龐大的地方債向來被視爲危機未爆彈。圖/本報資料照片

面對經濟下滑背景,大陸龐大的地方債向來被視爲危機未爆彈。不過大陸前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最新表示,在大陸政府持續推動債務化解、地方自身「造血」、市場化改革下,地方債務風險正在緩步釋放。

界面新聞報導,史耀斌18日在上海出席「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5上海蘇河灣大會」時做上述表示。

他從全球市場切入,指出目前全球公共債務餘額佔GDP比重已達92.4%,較2024年末的92.3%上升0.1個百分點,顯示公共債務持續增加,預計到2030年末這一比例將攀升至99.6%。槓桿放大帶來的利息負擔加重、政策空間收窄、市場信心走弱、宏觀政策趨於短視等問題日益突出,部分地區甚至已經出現債務風險事件。

對於外界關注的大陸地方債風險,史耀斌表示,大陸政府在債務管理展現堅定執行力,通過中央支持、地方「造血」以及市場化改革等途徑,以時間換空間,穩步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同時,官方也積極吸引更多社會資金投入建設,並對新發行債券實施科學化、精細化管理。

史耀斌舉例,今年官方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其中人民幣(下同)8,000億元重點支持長江交通基礎設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城市地下管網改造等重大專案建設,成效顯著。

未來在債務管理上,史耀斌表示,一方面,要增加舉債的效益,加大對數據等新興基礎設施的投入。

另一方面,要處理各種風險要素,比如優化債務結構,推進一攬子化債方案落實落地。史耀斌強調,債務本身並非原罪,關鍵在於將其規模控制在風險可控範圍內,以更好地促進發展。

大陸財政部稍早才宣佈,第四季將向地方額外下發5,000億元的發債額度,可讓地方補充財力。大陸財政部政府債務研究和評估中心主任李大偉表示,新增的5,000億元發債額度,將用於支持地方化解存量政府投資項目債務、消化政府拖欠企業帳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