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汽車年銷量將暴增至4000萬輛?專家曝成長3關鍵
大陸行業預測:「十五五」中國汽車年銷量將達到4000萬輛。(新華社)
據觀察者網報導,日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秘書長崔東樹發佈文章預測,「十五五」期間汽車行業總體年銷量將達到4000萬輛。同時他認爲,行業達成這一規模的潛力巨大。他指出,目前汽車行業的主要增長動力有三:大陸中西部和縣鄉市場的普及、電動化帶來的汽車保有周期縮短、海外市佔率的逐步提升。
崔東樹預計,截至「十五五」末期的2030年,相較「十四五」末期的2025年,狹義乘用車國內零售將增長1.8%,廠家批發總量將增長3%,進口將下降18%,出口將增長10%;汽車總內銷將增長2%,總出口將增長9%,汽車銷量總增速將達3%,較「十四五」期間明顯放緩。
崔東樹認爲,目前汽車行業的主要增長動力有三:
首先是中西部和縣鄉市場的普及。這些下沈地方市場的汽車普及將逐步高於北京、上海等核心大城市。崔東樹以日本市場進行對比:中國人口是日本的11倍,勞動力人口是日本的13倍,但乘用車保有量僅爲日本的4.7倍。因此相對於人多地少資源貧瘠的日本,中國的汽車普及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他認爲,日本汽車的普及是農村高於城市,偏遠地區更需要車,因此保有水平也更高;而中國的汽車保有是發達地區保有水平高,仍處於汽車普及的初期階段。
其次是電動化帶來的汽車保有周期縮短。由於晶片和電池的有效壽命週期只有10年左右,比傳統燃油車發動機長達的18年使用壽命大爲縮短,在保有量不變的前提下,新能源車的需求量將大幅增長。
第三是海外市佔率的逐步提升。由於廣大全球南方市場未來必然是中國汽車的巨大發展空間,更多人將樂於購買中國的性價比高的新車,而不是歐美日韓的低價二手車。
崔東樹表示,2025年海外市場零售較強的是東南亞、非洲、歐盟,走勢較差的則是前蘇聯地區、美國、中南美洲等地區。他表示,中國汽車在海外市場的份額差異巨大,其中非洲的市佔率達20%,大洋洲達15%,東南亞和中東、中南美市場則在10%左右,但在美國、日本、韓國等市場則沒有存在感。因此,全球南方國家市場對於中國汽車而言發展空間十分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