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Q1社會物流總額達91兆元人民幣 工業品比重逾8成
中國大陸今年第一季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兆元人民幣,工業品比重逾8成。(藍孝威攝)
據大陸央視新聞報導,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今天(29日)公佈今年第一季物流運行數據。第一季,中國宏觀經濟延續溫和復甦態勢,供應鏈上下游恢復基礎進一步鞏固,物流運行開局穩中向好,需求結構持續優化。
今年第一季,全國社會物流總額,即物流運行中的實物價值量總和爲91兆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5.7%,比1—2月份加快0.4個百分點。
從結構看,隨着新發展理念紮實推進、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物流需求結構整體改善,新引擎拉動作用逐步顯現。第一季工業品物流總額同比增長5.9%,佔社會物流總額的比重超過八成,仍是物流需求增長的主要動力。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主任劉宇航表示,工業品當中高技術製造,特別是圍繞着新動能板塊,新能源汽車、智慧製造、光伏太陽能器件等等這些板塊的工業產品物流需求增速是比較快的,反映出中國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優化。
政策效應持續顯現,大規模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推動相關物流需求持續向好。第一季,工業品物流領域的通用設備、專用設備製造相關物流需求,同比分別增長9.4%、4.1%;民生消費領域的通信器材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傢俱類商品零售相關物流需求同比分別增長26.9%、19.3%和18.1%。
另外,即時零售、直播帶貨等新興電商模式發展勢頭不減,有效激發了線上消費活力,推動線上消費物流需求保持較快增長。第一季,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5.7%,比1—2月份提升0.7個百分點。隨着縣域商業配送體系建設不斷推進,農村消費物流需求活力有所增強。
物流供給量質升級 單位物流成本穩中有降
從社會物流運行效率來看,在多重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單位物流成本穩中有降,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效果繼續顯現。
第一季,物流業總收入爲3.3兆元,同比增長5.0%,比1—2月提高0.2個百分點。物流規模增長與質量優化在多領域、多維度協同推進,支撐社會物流運行效率穩步提升。
第一季,社會物流總費用4.5兆元,與GDP的比率爲14.1%,比上年同期下降0.3個百分點,即每萬元GDP所消耗的社會物流總費用爲1410元,比上年同期減少30元。
專家表示,當前經濟發展方式升級加速、物流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宏觀政策加力實施等因素綜合推動了我國物流成本水平持續回落。
今年以來,隨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存貨、產成品存貨增速回升,多數領域進入補庫存階段。在此背景下,相關的供應鏈服務需求呈現較快增長。第一季,重點物流企業供應鏈服務合同訂單量同比增長超過20%。
第一季,重點調查數據顯示物流企業一體化物流業務收入增速達25%,通過整合倉儲、運輸、配送、信息管理等環節的服務一體化組織服務模式增勢明顯。
第一季,鐵水聯運貨櫃發送量同比增長19.4%。
第一季,重點物流領域基礎設施投資持續加碼,水上運輸業投資增長25.9%,大陸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2%。鐵路與港口協同效能凸顯。64個「公轉鐵」項目全面落地,助力運輸結構調整持續深化。
物流企業業務增長穩定 經營狀況有所改善
在相關政策帶動下,今年第一季,中國物流業業務收入增勢較爲穩定,同時盈利能力有所改善。
第一季,重點調查物流企業物流業務收入同比增長6.0%,比1—2月份提高0.4個百分點。在業務推進的同時,多數領域企業通過智慧化手段、管理升級等措施持續推動降本增效,降低企業自身管理成本。第一季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比1—2月份下降0.5元,收入利潤率水平仍保持在3%左右,基本穩定。
專家表示,同時也要看到,當前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快速升溫,疊加國內結構轉型迫切,均對物流發展提出挑戰。物流微觀主體恢復基礎尚不牢固,數量龐大的中小物流企業經營比較困難,資金週轉壓力依然較大。下階段要加力落實好各項物流相關政策,優化物流企業營商環境,紮實推動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