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平流層飛艇2000公里外探測隱形戰機 F35跑不掉也無法反擊

F-35發動機尾流溫度高達726.85℃,比機身溫度高得多,居高臨下的平流層飛船可以很容易探測到它的熱信號。(圖/美國空軍)

隨着各種新式雷達與探測技術的演進,未來戰場上的隱形戰機是否還能躲避敵方的探測與鎖定,已經成爲幾個軍事技術大國研究的重點。據港媒報導,中國大陸科學家已開發出配備高階紅外檢測系統的平流層飛艇,能在約2000公里的距離外以探測並識別隱形飛機,這對號稱無法探測的F-22、F-35或甚至B-21隱形戰機與轟炸機而言將構成重大威脅。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稱,這種配備高級紅外檢測系統的平流層飛艇,以居高臨下的態勢識別隱形飛機,不僅讓隱形機無法反擊,甚至連逃跑都可能做不到。長期以來隱形戰機躲避雷達探測的特能一直是5代戰機的重要功能,不過也曾有不少專家質疑這項需要大量投資與維護的性能在戰場上的實用性。

中國開發各種民用與軍用高空飛船,透過聯網偵測將讓隱形戰機更容易被發現。圖爲以5G網路功能爲目標的試驗飛船。(圖/騰訊網)

報導指出,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模擬分析F-35介入臺海時,從F-35的紅外特徵中發現了突破口。由於F-35採用雷達吸波塗層和特殊的低可觀測性塗層,機體外部溫度降低到約攝氏7.85度,這個溫度確實可以有效躲避傳統的紅外探測。但戰機上的F-135發動機的排氣羽流可以達到大約攝氏726.85度的高溫,它所發出的中波紅外輻射比高空機身的低溫高得多,這便足以提供足夠的熱信號被偵測到。

中國的間諜氣球飛入美國領空好幾天後降低了高度,才讓美國派出的F-22戰機擊落。(圖/美聯社)

《騰訊網》引述研究人員指出,如此高的溫度可以利用做爲遠距離探測,例如在20公里高度的無人飛艇部署碲鎘汞探測器加300毫米孔徑望遠鏡,通過大氣干擾最小的2.8到4.3微米波長範圍,在側面或後方觀測時,可以在1800到2000公里外抓到F-35發出的熱信號。

對美軍來說,這種紅外線偵測技術目前還存在一些侷限性,例如從F-35的正面探測時,其前向熱量分佈降低,紅外信號不那麼容易捕捉,探測距離會大幅降低到350公里左右,和目前多數反隱形雷達的探測距離相差無幾。

不過,這種缺陷可以以部署更多數量的無人飛艇來彌補,由於平流層的範圍很大,在中緯度地區通常在季度面10公里到50公里高度,在低緯度的赤道附近,這個高度還會進一步往上提升,無人飛艇可以在更大的範圍內活動,而美軍現有一般防禦手段很難威脅到這個高度的飛行器。而且只要利用網路化飛艇羣,就可以克服存在盲區的問題,理論上還可以擴大探測距離,而且即便部份飛艇被擊落也依然能維持監測網路運行。

至於這種平流層飛船的缺點,除了自身沒有武裝之外,還有速度慢與體積大的缺點,很容易成爲攔截機攻擊的目標。

陸媒指出,這種偵測飛艇戰術讓人想起2023年飛入美國領空的「中國間諜氣球事件」,眼睜睜地看它飛越美國本土,由於其高度太高,一直到它高度下降後,才動用美國空軍F-22戰機用飛彈將它擊落。因此,未來美國F-35戰機即便知道數十公里高度的平流層有無人飛艇,恐怕也是束手無策,唯一之計就是儘快逃離,以免自身的紅外信號招來防空飛彈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