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拍業藍海變紅海

圖╱新華社

大陸旅拍相關企業成立年限分佈

新聞提要■大陸旅拍業異軍突起,成爲年輕人旅遊與婚禮的新寵。然而,這片看似藍海的市場正迅速變爲紅海。數據顯示,超過7成的旅拍企業成立不超過三年,新創公司大量涌入加劇市場競爭。知名品牌「鉑爵旅拍」近期更陷入「失聯」、「跑路」風波,凸顯行業在快速發展背後潛藏的危機。

從「泉州簪花」到「大唐公主」,結合特色民族風格與仿古街區的旅拍(意指旅遊攝影),已成爲大陸觀光城市的新亮點。年輕人熱衷於拍出美照、上傳社羣平臺,使定製化旅拍逐漸成爲旅遊與婚禮的標配,帶動旅拍業近年來快速崛起。

南都週刊報導,據企查查近期統計,目前大陸現存旅拍相關企業達6,341家。近十年來,相關企業註冊量快速增長,其中2023年註冊量年增268.5%至2,119家,年增率創下近十年新高。2024年更攀升至2,593家,達到近十年高峰。然而,這些新創企業中超過7成的成立年限不足三年。大量新企業涌入,從高階品牌到連鎖店及小型工作室,進一步加劇行業競爭。

旅拍價格愈「卷」愈低

旅拍產品的客單價從人民幣(下同)數百元到數萬元不等,尤其以婚紗旅拍爲代表的高階定製市場,其服務往往涵蓋全天跟拍、多場景、專業團隊,客單價普遍在千元以上。精修照片數量、影片及微電影、無人機航拍及特色妝發造型等,均可提升客單價。爲擴大市佔率,各類旅拍品牌除了積極擴張門市,更投入大量資源在電商平臺、社羣媒體意見領袖的廣告投放,並透過綜藝冠名、明星代言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與曝光量。

在市場快速擴張的同時,旅拍業也遭遇日益嚴峻的同質化競爭及價格戰。有旅拍業者坦言:「以雲南和新疆的目的地婚禮爲例,從高階品牌到各種小工作室,統統都在降價。幾年前旅行婚禮大多在3萬元以上,現在約2萬元就能拍新疆,1.5萬元就能拍麗江,這個行業愈來愈『卷』。」

有業者指出,隨着智慧手機攝影功能日益強大,消費者自拍能力提升,使得部分旅拍服務面臨高度替代性。此外,部分旅行團贈送寫真服務,以及直播間低價旅拍套餐的出現,都進一步拉低行業的客單價,「2025年生意比2024年差了三分之一左右」。

現金流斷裂風險高

在收入水準下降的同時,旅拍商家的利潤空間也持續被壓縮。線上行銷投放、拍攝及妝發造型耗材、加上人工與房租等高昂成本,使得業者不堪負荷。

許多商家普遍採用的「預收款」模式也存在潛在風險,由於從預訂簽約到最終取片,服務週期可長達數月甚至數年,資金容易被挪用於行銷或擴張。一旦新客增長放緩或退單率上升,現金流就容易斷裂。報導指出,因資金壓力而掛出轉讓資訊的旅拍店比比皆是,不乏陽朔、麗江、大理等知名旅遊目的地的門市。

景鑑智庫創辦人周鳴岐指出,旅拍業的進入門檻較低,僅需少數攝影師、化妝師和後期製作人員即可組成團隊,若採用臨時工模式,成本更低。這導致許多旅遊景區聚集大量中小旅拍門市或工作室,市場供給趨於飽和,競爭異常激烈。從需求端來看,旅拍屬於可選消費,而非景區門票、纜車等基礎性剛性需求。受目前旅遊消費下行趨勢影響,選擇平價旅遊的遊客增多,旅拍需求隨之下降,因此旅拍門市的關閉潮也在預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