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環》進能服首季稅後盈餘0.39億元 地熱業務明年挹注營收

進能服表示,Q1營收與獲利大幅成長,最主要原因在於大型太陽能發電系統建置專案陸續完工認列,日前亦通過臺電《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劃》首座案場情境測試,不僅爲Q1帶來不錯的營運表現,也證明進能服在電能整合及工程上的優勢。該公司目前共累積施作330座太陽能發電系統,裝置容量達333MW,累積總髮電量超過1406GWh。

進能服董事會亦通過可轉換公司債與轉投資地熱項目之議案。計劃在今年下半年發行總額2億元綠色可轉換公司債(CB),資金用途作爲案場所需之資金,以強化中期財務結構並響應永續發展目標。另外,將針對地熱開發項目公司增資2.5億元,加速地熱能源佈局,以行動支持能源轉型政策,朝向淨零碳排目標邁進。

地熱發電具備24小時穩定供電、土地使用面積小及抗天災優勢,是基載綠電重要選項。臺灣位於環太平洋火環,地熱資源潛力豐富,估計淺層地熱約1GW,深層地熱超過40GW,具備龐大開發潛能。截至2025年3月,全臺已有9處共24個地熱案場推動,4座地熱發電廠正式商轉,裝置容量達7.29MW並併入電網,預計2025年達成20MW目標。同時,政府也訂定長期發展目標,力拼2030年1.2~1.5GW、2050年6GW,並透過修訂《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增訂地熱專章,設立「地熱發電單一服務窗口」,簡化行政程序,積極推動產業發展。

進能服指出,除了目前執行的大型太陽能發電系統專案,以及臺電工程整合案外,轉投資地熱項目公司預計今年上半年將取得北部某案場的地熱探勘許可,若進度順利,最快可於明年投入生產井工程及電廠建置工程。該案場的EPC(工程、採購、施工)也預計將由進能服承攬。由於進能服未將該轉投資地熱項目公司納入合併報表,未來在電廠營運部分僅認列投資收益,因此依據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相關工程款項將可列入進能服本業營收,最快明年首季即可望貢獻營收。而此地熱發電案場完工後,每年發電量可達9,000萬度,爲公司營運新添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