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別禍延子孫
(圖/本報系資料照)
日昨立法院社會福利及環境衛生委員會特別召開「太陽能光電板案場環評機制與保護區廢棄物管理之檢討」報告,民進黨立委劉建國估計2031年光電板將出現汰換潮,後續處理的量能堪憂;綠委林月琴也指出,2039年預估有10萬噸的廢棄光電板需要回收,但回收的量能有待擴增,中央政府不能「前端綠、後端灰」。
而一個目前已被檢驗處理量能效率的事件即是,先前因丹娜絲颱風所造成南臺灣光電板大量損失約略有12.1萬片,民衆黨立委陳昭姿、張啓楷也憂心指出,賴政府在10月11日宣稱毀損的光電板早已清除完畢,但他們2天前實地走訪嘉義地區的滯洪池時,仍見到廢棄的光電板、破損浮板、廢電線與其他金屬元件等,「根本沒有清理乾淨」。
坦白說,廢棄光電板處理的配套措施,真的相當重要,這是對養我育我臺灣母親這塊土地的真實愛護,絕不允許光電廠商或「綠友友們」在商轉獲利之後,卻「轉嫁貽害後代子孫」。而前總統蔡英文日前表示,不能因個案的光電貪腐就停止「正確的綠能政策」,但若經濟部、環境部乃至相關光電廠商們,連正確無害完全負責的處理量能都無法達標的話,那又要怎麼說服老百姓繼續信賴政府推廣綠色能源呢?
要提醒賴政府的是,此刻對於光電業者宣稱「早已清理完畢」廢棄光電板的「去化流向、過程與方法」,乃至最終的處置掩埋地方,經濟部與環境部都應「開誠佈公」的向人民主動報告,這樣方能以昭公信地讓人民信任綠能政策。(作者爲親民黨發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