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盟CTEM方案飛輪啓動,推動風險管理新變革
近日,綠盟科技持續威脅暴露管理(CTEM)解決方案接連獲得國際權威認可:
國際數據公司(IDC)發佈《中國AI賦能的攻擊面管理(ASM)市場份額,2024:AI/GenAI將引領技術變革,提升準確性、前瞻性與易用性》(Doc # CHC52196425,2025年6月》報告,綠盟科技取得攻擊面管理(ASM)市場份額第一的優異成績。
Gartner發佈《創新洞察:中國的對抗性暴露面驗證》報告,綠盟科技憑藉對抗性暴露面驗證(AEV)能力成功入選代表供應商。
攻擊面管理(ASM)和對抗性暴露面驗證(AEV)是持續威脅暴露管理(CTEM)戰略的兩個重要組件,本質上是通過攻擊者視角提供逆向推演,發現最可能被攻擊的暴露風險。其中ASM爲風險管理者提供了攻擊者視角能夠發現的企事業單位的風險,AEV是一個反饋迴路和動力飛輪,把風險暴露與補救步驟聯繫起來,從而更快、更明智地做出決策,消除安全團隊、IT運維和領導層之間的溝通鴻溝。
一
風險管理團隊的六類“頑疾”
資產風險不可見
數據泄露、影子資產、供應鏈已經成爲全球大型組織面臨網絡攻擊的最大來源,對於很多企事業單位來講,這些風險處於關注點的盲區。
風險數據的碎片化
安全數據分散在多個部門、10+系統(CMDB/漏掃/EASM等),關聯分析缺失。
風險噪音過載
傳統漏洞掃描誤報率高,修復團隊60%精力消耗在無效風險處置。
用靜態方法對抗動態威脅
傳統風險評估週期爲月級,但攻擊面暴露問題可能隨時會出現。
安全防禦失效盲區
安全防護設備自身可能失效(如WAF規則被繞過),傳統檢測無法持續性驗證。
風險閉環驅動力不足
安全團隊識別的風險,缺少權威性和準確性,與IT運維修複流程脫節,驅動運維完成風險閉環管理困難。
二
綠盟CTEM方案:從暴露發現到治理的技術創新
面對這些挑戰,綠盟科技推出以脆弱性管理爲基礎的CTEM解決方案,通過內外部資產測繪、持續評估驗證和運營閉環,爲客戶提供覆蓋資產、漏洞、敏感數據的全流程攻擊面治理方案。
圖1:Gartner CTEM戰略飛輪
場景化資產管理
綠盟CTEM方案從攻擊者視角出發,提供內網外網、主動被動、攻防等多維度的資產數據分析和管理能力。方案支持對內部資產、影子資產、互聯網暴露威脅、數據泄露等場景的監控,確保資產管理的全面性和精準性。
多源數據整合
該方案支持接入和整合多源安全數據,包括主動掃描引擎、被動流量引擎、EASM、BAS、滲透測試、CMDB,以及第三方廠商安全產品。通過數據清洗和融合,企業能從海量數據中提取有價值的安全信息。
智能化風險評估與收斂
綠盟CTEM方案採用深度學習技術對漏洞優先級進行評估,實現對風險的持續評估和動態收斂。通過漏洞掃描、威脅情報分析和攻擊模擬,企業可快速識別高風險資產並採取針對性防護措施。
輕量持續性的對抗驗證
採用輕量化滲透測試工具、入侵和攻擊模擬(BAS)工具,實現常態化的風險驗證能力,過濾風險噪音,動態審查風險暴露問題,檢查安全防護手段對抗風險暴露攻擊的有效性。
風險閉環管理的新驅動引擎
結合對抗驗證結論,和漏洞優先級評估手段,以精準、可驗證的指導性意見,指導安全人員跟蹤重點資產重點漏洞修復情況,指標化運營,推動安全團隊、IT運維、領導層之間認知一致,形成良性的風險閉環工作機制。
三
核心價值:可視、可管、可控的風險管理新範式
綠盟CTEM方案爲企業帶來三重核心價值:
圖2:客戶價值
建立統一資產臺賬,提升資產可見性。通過整合內部資產系統和互聯網測繪數據,運用流量協議解析技術被動識別資產,全面梳理內外網資產,建立起詳盡的資產臺賬。
精準風險識別與定位,實現攻擊面管理。從資產、漏洞、弱口令、不合規配置和外部攻擊面等多個維度進行全面評估,藉助先進的漏洞優先級評估手段,指導用戶跟蹤重點資產漏洞修復情況。
構建動態運營體系,促進持續改進。通過持續運營,控增、降存、清死角,構建動態的資產梳理和風險運營體系,讓用戶清晰瞭解企業資產風險,全面掌握所有風險,實現有效閉環修復。
國際權威機構的研究報告揭示了攻擊面管理市場的明確發展方向,Gartner早前已將威脅暴露面管理列爲2024年及未來中國網絡安全重要趨勢。攻擊面管理(ASM)和對抗性驗證(AEV)讓安全團隊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是CTEM戰略得以順暢、連貫執行的核心能力。
綠盟科技在攻擊面管理(ASM)和對抗性驗證(AEV)領域獲得國際機構的雙重認證,源於持續的技術創新和深厚的行業積累。綠盟科技將堅持技術創新,在促進CTEM戰略的各項技術持續發力,助力企業構建動態、智能、高效的安全防護體系,爲數字化業務保駕護航。
轉自:綠盟科技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