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媒:三艦載機成功在福建艦起降 西太平洋格局變動
空警-600艦載預警機在海軍福建艦電磁彈射起飛前,放飛小組在引導戰機彈射入位。(圖/取自央視新聞)
央視旗下新媒體《玉淵譚天》報導,9月22日,中共海軍相關部門透露,殲-15T、殲-35和空警-600三型艦載機已完成在福建艦上首次彈射起飛和着艦訓練。文章強調,福建艦有三看點,討論已從「重塑『第一島鏈』乃至『第二島鏈』的戰略平衡」,變成了「西太平洋格局變動」。
報導稱,和之前艦載機上艦不同的是,這次「平臺」不同。福建艦是中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而且機型不同,這是三款機型在福建艦上首次彈射起飛和着艦訓練。
第一大看點是福建艦打擊範圍能夠覆蓋第二島鏈。航艦的打擊範圍,和艦載機的作戰半徑直接相關。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遼寧艦和山東艦的滑躍甲板都是向上翹起的。這是因爲上翹的甲板可以增大飛機的起飛仰角,加上飛機本身的推力,艦載機就可以起飛了。但這種方式對艦載機限制比較多—如果艦載機自身過重,還是很難飛起來。
而電磁彈射不需要考慮這些。電磁彈射系統可以提供彈射推力,讓艦載機實現 「滿油滿彈」 起飛。「滿油」,意味著作戰半徑更遠、留空時間更長,「滿彈」,則意味着更強的打擊威力。
大陸軍事專家張軍社表示,結合艦載機和導彈的射程來算,福建艦航艦作戰羣的作戰半徑可極大拓展。這個距離將使中國海軍擁有遠海綜合攻防能力,其作戰半徑可覆蓋西太平洋第二島鏈。
其次,電磁彈射系統的響應速度很快,從冷啓動到準備就緒只需15分鐘。這極大提升了艦載機的出動效率,航艦可以在儘量短的時間內放飛儘可能多的艦載機,轉入高強度作戰的「全甲板放飛」模式。
而這樣的航艦,在遠洋任務中更具威懾力。這也意味着,未來,中國航艦編隊不僅會在臺海、南海執行近海任務,同樣也可以出現在印度洋、地中海甚至更遠的海域,爲中國海外利益提供戰略保障。
第二大看點是彈射型航艦搭載的艦載機機型變多,提升了體系化作戰能力。電磁彈射,可以精準調節彈射角度和力度,因此,戰鬥機、無人機等機型,都可以採用電磁彈射的方式起飛。同一艘航母上就能迅速起降戰鬥機、預警機、無人機等幾乎所有的核心艦載機。而多種機型配合,也極大提升了航母的體系化作戰能力。
大陸軍事專家張軍社稱,此次搭配上艦的空警-600固定翼預警機、殲-35隱身戰鬥機等艦載機,將使福建艦對空、對海、對地打擊的綜合作戰能力有質的提升。而殲-15T作爲重型艦載戰鬥機,承擔着火力壓制與空域控制的功能。
第三大看點是多一艘航艦帶來的對地區局勢影響力的提升。雙航艦有幾個優勢。比如在執行高強度任務時,兩艘航艦可以錯開節奏,一艘主攻,一艘警戒。這樣防空、對海打擊都能不停歇。放到中國身上來看,如果福建艦和另一艘航艦同框,就等於有兩套防空圈和兩套補給體系:兩套防空圈可以疊加,擴大安全範圍。
張軍社分析,多艘航艦聯合作戰的制空、制海範圍更大,作戰半徑和防護深度都會提高。福建艦上的空警-600可以指揮山東艦、遼寧艦上滑躍起飛的戰鬥機,做聯合作戰,包含制空、制海乃至對陸打擊,這對遠海大洋攻防能力的提升是實實在在的。而三航艦,節奏可以更靈活、出動更頻繁、續航和保障也更穩。
從這些討論就能看出,軍事實力,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後盾,也是對別有用心的分裂勢力的最好震懾。
重塑戰略格局,這纔是福建艦「上新」真正的意義。
中共殲-35、殲-15T、空警-600列陣福建艦飛行甲板。(圖/取自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