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兩重」建設加快推進 小裝備大展身手解決施工難題

陸兩重建設加快推進小裝備解決施工難題。(大陸央視)

大陸央視19日報導,今年上半年,大陸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4.6%。其中,「兩重」也就是大陸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涉及資金規模大、覆蓋面廣,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今年以來,大陸已經下達8000億元(人民幣,下同)資金支持「兩重」項目建設,城市地下管網建設改造是「兩重」建設的重點任務之一,直接關係到民衆的幸福生活和城市安全運行。那麼,在超長期特別國債的加持下,項目建設又有哪些新變化?

走進南京荷花塘歷史文化街區,正在施工的地下管網項目正在將電力、給水、污水、雨水、消防、通信等市政管線同時納入街巷。

荷花塘街區人口衆多,有1800多戶居民,還有19處一般不可移動文物、8處歷史建築和多處文物保護單位。在這樣文物建築密集的街區進行管網全面改造,稱得上「螺螄殼裡做道場」,難度可想而知。怎樣才能儘量減少對文物和居民的影響?這裡的施工設備都比常見的尺寸要小了不少。

項目負責人說,不僅項目中的挖掘機、打樁機需要特別定製,就連地下管網設施也被專門設計成微型的。

不僅僅是這種小而美的項目火熱建設,一些涉及區域更廣、規模更大的「兩重」項目也在加緊開工。南京市城北第四批污水管網整治項目,涉及40條道路污水管整治,因爲施工現場周邊有學校和河道,大型機械上不去,地下的管道又很狹窄,不方便人工檢測和排查,因此,項目施工方調集了一批機器人「上崗幫忙」,大展身手。

眼下,越來越多的管網設施變得更加「聰明」,在南京市水務局智慧平臺上,看到平臺已經部署並接入包括攝像頭、電子水尺、積水報警器、液位計、智慧井蓋等物聯感知設備共3600餘套。新設備、新技術的採用離不開資金的投入,據瞭解,「兩重」項目實施以來,南京水務局已經獲得超20億元的資金支持。

隨着「兩重」項目推進,古老的城市與街區正在煥發出新活力,基礎設施的提質升級,也給生活在這裡的居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