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兩家GPU獨角獸IPO獲受理 搶佔輝達晶片供給缺口?

路透引述科技研究機構Omdia半導體研究總監He Hui表示,「摩爾線程與沐曦被視爲中國GPU領域的領頭企業,能否順利登陸資本市場,將直接影響其未來研發推進的能力。」圖/取自投中網微博

大陸兩家GPU晶片設計企業摩爾線程與沐曦6月30日晚向上海證券交易所遞交A股科創板IPO招股書,兩者計劃籌資共人民幣120億元(下同),正式吹響衝刺上市的號角。

有分析提到,由於輝達A100/H100、A800/H800以及今年特供版H20高端GPU相繼被禁止對大陸出口,客觀上給大陸國產化晶片留出一定市佔待補。摩爾線程與沐曦盼藉助美國對先進晶片出口至中國的限制,推動大陸市場對其國產晶片的需求。

鈦媒體App報導,6月30日晚,據上交所官網,沐曦積體電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首發申請取得受理,擬募資39.04億元(投資總額50億元),保薦機構爲華泰聯合證券;摩爾線程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首發申請也獲受理,擬募資80億元,保薦機構爲中信證券。兩家公司遞交IPO申請,象徵正式啓動上市程序。

界面新聞指,兩家公司除同日發招股書,亦同爲2020年成立。據悉,摩爾線程與沐曦均由輝達(Nvidia)、超微(AMD)等國際GPU巨擘前高層創辦。摩爾線程創辦人張建中,曾任輝達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沐曦創辦人陳維良曾任AMD多代GPU設計產品線全球總負責人。兩家公司團隊也多來自輝達、AMD、華爲海思等晶片設計公司。

摩爾線程與沐曦均專注開發國產GPU產品,意在AI領域與輝達競爭,不過兩者產品路線略有不同。摩爾線程同時做消費級圖形顯示卡GPU與AI運算的GPGPU,旗下共有「蘇堤」、「春曉」、「麴院」、「平湖」四款晶片,主力AI GPU產品爲S4000、S5000,消費性顯示卡產品則有S80與S70。沐曦則主要做與AI運算相關的GPGPU,主要用於AI模型推理與訓練,主力產品爲曦雲C500、智算推理GPU曦思N100。

然而,科創板日報指出,因研發投入高,兩家公司近三年皆持續虧損。招股書顯示,摩爾線程2024年營收4.38億元,但虧損14.9億元,2023與2022年分別虧16.7億、18.3億元。沐曦2024年營收7.43億元,虧損14億元,前兩年分別虧8.71億與7.77億元。

此外,摩爾線程2023年10月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無法與臺積電等海外晶圓代工企業合作。沐曦雖然未被制裁,但許多關鍵技術仍依賴進口。

值得注意的是,兩家公司均在招股書中將美國製裁列爲業務發展中的重大風險,但同時也指出,這些制裁可能轉化爲巨大的市場機會。摩爾線程認爲,相關出口管制正加速大陸企業轉向國產解決方案。沐曦則稱,地緣政治因素正促使國內客戶傾向採用本土GPU,有助國產廠商與客戶及供應鏈建立更牢固的合作關係。

另,路透引述科技研究機構Omdia半導體研究總監He Hui表示,「摩爾線程與沐曦被視爲中國GPU領域的領頭企業,能否順利登陸資本市場,將直接影響其未來研發推進的能力。」

大陸兩家GPU晶片設計企業摩爾線程與沐曦6月30日晚向上海證券交易所遞交A股科創板IPO招股書,兩者計劃籌資共人民幣120億元(下同),正式吹響衝刺上市的號角。圖/取自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