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兩岸青少年動漫研習營在滬啟幕 約百位臺青赴陸交流

知名漫畫家蕭言中之子蕭邵陽發言表示,以前其實很討厭漫畫,因爲爸爸是漫畫家常常在外,導致與父親相處時間不長,但長大後他發現父親在影視圈、體育圈都有朋友,才知道父親一直在與不同領域人士交流,體悟到藝術是來自於交流與生活。記者黃雅慧/攝影

首屆「同契之光」海峽兩岸青少年動漫研習營暨優秀作品展5日在上海新世界城舉行啓幕儀式,共有120多名兩岸青少年動漫愛好者以及從業者參加活動,其中有約100人從臺灣專程前來參加四天三夜的短期研習。活動也是2024年首屆「同契之光」海峽兩岸青少年動漫繪畫大賽的延續。大賽以「國風、國潮」爲主題舉辦,共收到兩岸報名作品700餘件,並遴選出120幅畫作展示。

活動主辦方上海市海峽兩岸民間交流與發展研究會(以下簡稱「海民會」)會長高美琴受訪指出,以前辦過經濟論壇、也辦過兩岸歌星演唱會,這次在選擇形式過程中,認爲繪畫是很好的藝術,不通過言說,所想所思能通過繪畫表達,加上現在家長很重視孩子繪畫,就思考到同契之光兩岸青少年動漫競賽展示,在這過程中慢慢思考,然後定下來,中間受到臺辦等多方面的支持。

高美琴稱,本來很擔心因爲當前特殊情況會否沒有很多人蔘加,沒想到反而招到一百多位臺灣青年參加,相信如果沒有特殊狀況,應該已有大陸學生先到臺灣交流了。她認爲很多事情,政治不應干預,應該從實際出發,要從兩岸民衆在考慮的事情出發。

漫畫大師蕭言中工作團隊代表、花蓮東南扶輪社前社長林金聖受訪指出,本次活動是首次跟海民會合作,「同契之光」其實去年開始籌備,中間準備過程因有程序問題,一直延至今年纔有辦法執行,包括徵集動漫臺灣人才、創作者等,現在主要爲了第二屆做準備跟開頭。

林金聖說,現不斷思考如何做更多活動,畢竟臺灣動漫人才多,加上科技發展,兩岸應多交流一起進步。他說兩岸早期都是看日本漫畫長大,在中華民族文化中,不管哪個地區,都希望能把作品拓展到國際上,這次帶來的團員都是在動漫領域,成員也很興奮,認爲如果可以持續辦下去會是加分。

受邀參加的蕭言中夫人謝玒玲說,兩岸青少年來自不同環境、所受教育不同,所以有不同發展跟創意,因而有不同創作、亮點,通過交流互動,可以讓青年相互認識、討論,希望未來能常常有如此活動,讓兩岸青少年彼此往來。

蕭言中之子蕭邵陽表示,以前其實很討厭漫畫,因爲爸爸是漫畫家常常在外,導致與父親相處時間不長,但長大後他發現父親在影視圈、體育圈都有朋友,才知道父親一直在與不同領域人士交流,體悟到藝術是來自於交流與生活,生活因而不會無聊。他自己現在也正學平面設計,也學習數位繪畫,開始繪畫創作。

蕭邵陽觀察,不管臺灣、大陸學習的畫風參考是以日本風爲主,但表現的精神、情景是當地化的,比如宗教圖騰、景點等,所以跟日本技法融合但展現自身文化特色,這算是兩岸共有特性。在動漫創作上,蕭邵陽認爲,臺灣幅員小,但擅長髮掘小故事,創作者能在很有限資源下完成完整作品,這是臺灣優勢。大陸則是規模更大,可以動員的技術跟資金更多,如果可以合作都可以做得更好。

本次營隊成員、來自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天立學校初二學生宋範玥洋表示,本身超級喜歡動漫,之前在抖音、小紅書平臺訊息建立臺灣印象,認爲臺灣是很繁華的地方,因爲生長在幅員遼闊的內蒙古,所以特別嚮往海邊、那種密集的建築羣,如果有機會到臺灣,希望能到臺灣街道走走,因爲跟他家鄉建築風格不一樣,喜歡臺灣民衆聚在一起熱鬧、幸福感。

據瞭解,營隊行程中除專業講座和交流,還有參訪新世界動漫城、浦江東方智媒城、體驗非遺傳承等安排,並觀賞動漫熱片《哪吒2》。海民會秘書長劉愛軍表示,第二屆活動很快到來,將以動漫設計周概念呈現,不僅有大賽,還有論壇、周圍產品市集,動漫設計比賽等。

首屆「同契之光」海峽兩岸青少年動漫研習營暨優秀作品展5日在上海新世界城舉行啓幕儀式,共有120多名兩岸青少年動漫愛好者以及從業者參加活動,其中有約100人從臺灣專程前來參加四天三夜的短期研習。記者黃雅慧/攝影

來自大陸的阮小弟繪畫作品獲獎並展出,他母親指出他們曾到過臺灣旅遊,只是當時弟弟年紀小印象模糊,而他的作品中臺灣元素主要由老師提供臺灣印象素材,由他們拼貼組織創作。記者黃雅慧/攝影

「同契之光」海峽兩岸青少年動漫優秀作品展近日在上海新世界城四樓展出,而四樓也是大陸動漫青年愛好者的「穀子天堂」之一。記者黃雅慧/攝影